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魯魚的意思、魯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魯魚的解釋

“魯”“魚”兩字相混。指抄寫刊印中的文字訛誤。 南朝 陳 徐陵 《<玉台新詠>序》:“高樓紅粉,仍定魯魚之文;辟惡生香,聊防 羽陵 之蠧。” 宋 楊億 《受诏修書述懷感事》詩:“望氣成龍虎,披文辯魯魚。”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碑帖·唐開成石刻十二經》:“原刻殘闕,為後人修改補輟,以至魯魚莫辨。”參見“ 魯魚亥豕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魯魚”是漢語中形容文字訛誤的典型例證,其含義源于古代文獻傳抄過程中因字形相近而産生的錯别現象。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至《呂氏春秋·察傳》:“有讀史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後世将此類錯誤概括為“魯魚亥豕”,其中“魯魚”特指“魯”與“魚”的篆文字形相似導緻的誤寫。

從漢語文字學角度分析,《說文解字》指出:“魯,鈍詞也,從白,魚聲”“魚,水蟲也,象形”,二字在隸變前确有相似結構。宋代《廣韻》記載:“魯,郎古切;魚,語居切”,雖讀音不同,但手寫體易混淆。明代《字彙》特别标注:“凡經書魯魚之誤,皆謂形似而訛也”,強調其作為校勘學術語的屬性。

現代《漢語大詞典》明确釋義:“魯魚”指文字形近而産生的訛誤,常見于古籍校勘領域。例如《抱樸子·遐覽》所言“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生動展現多次傳抄導緻的字形訛變過程。在當代語言文字規範中,該詞仍用于強調文字準确性的重要性,如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的校勘記中常見相關表述。

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第12冊第1432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等權威辭書獲取更詳盡的訓诂學闡釋。對于專業研究者,可查閱《古籍校勘方法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出版)中關于形近緻訛的專題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

“魯魚”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用法區分:

一、成語含義

  1. 文字訛誤
    指抄寫或刊印時因字形相近導緻的錯誤,常與“亥豕”連用為“魯魚亥豕”。例如:

    • 古籍校勘不精時,“魯魚帝虎”錯誤頻出(出自、9、11)。
    • 該詞源自篆書字形混淆,“魯”與“魚”、“亥”與“豕”易被誤寫。
  2. 形容無能或無用
    源自古代漁民經驗,指難以捕獲的魚,引申為“無法勝任的人或事物”。

二、生物含義

指鲈魚的别名,常見種類包括:

三、其他用法

“魯魚”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在文獻中指文字錯誤,在生物學中指鲈魚,而作為成語可表“無能”或“安于現狀”。若需具體用法示例或烹饪方法,可參考相關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熱化謗怨班荊道故剝漶成好充位楮湧從長倒述倒褪頂橦底細二嬴翻車魚放嬌方相發水粉食丐首格範公沙五龍孤鸾寡鹄黑缁缁鶴膺闳誕化産皇姑鍵櫜艦日兼韻籧篨開心顔空同跨鶴昆侖奴雷響良已臨歧聾瞢铓輝鬘陀沒查利密欵凝精杷杆船蓬葆迫勒峭嚴氣悶悶秦腔社會活動審别摔跤訟曲櫢檽委的險曲先人後己閑宴新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