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警節的意思、警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警節的解釋

古代帝王出行時,儀仗隊振動符節。警,通“ 驚 ”。《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徐鑾警節,明鐘暢音。” 劉良 注:“馬徐行以警動其節,知君之行止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警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帝王出行時的儀仗禮儀。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警節(jǐng jié)指古代帝王出行時,儀仗隊振動符節以示警示或調整行進節奏的行為。其中“警”通“驚”,意為“驚動、警示”。

文獻出處與注解

該詞最早見于《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中的“徐鑾警節,明鐘暢音”。唐代學者劉良對此注解:“馬徐行以警動其節,知君之行止也”,意為儀仗隊通過控制馬匹行進節奏,向隨行人員傳遞帝王的行止信號。

延伸說明

  1. 符節的作用:符節是古代帝王權力的象征,振動符節既是對儀仗隊的指令,也起到肅清道路、彰顯威嚴的作用。
  2. 通假字現象:此處“警”通“驚”,屬于古漢語中常見的通假用法,強調通過動作引起注意。

權威性參考

綜合高權威性來源(如、)可知,該詞屬于特定曆史場景下的禮儀術語,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文選》原文及相關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警節》的意思

《警節》是指警察節日,是為了表彰和紀念警察以及表達對他們辛勤工作和付出的敬意而設立的節日。

《警節》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警節》是由部首言(yán)和部首警(jǐng)組成。

言的筆畫數為7,警的筆畫數為6。

《警節》的來源

《警節》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警察的成立和發展。它是************和社會對警察的緻敬和鼓勵,以激勵他們更好地履行維護社會治安、保護人民安全的使命。

《警節》的繁體字

《警節》的繁體字為「警節」。

古時候《警節》的漢字寫法

古代對于《警節》的漢字寫法和現代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差異。

《警節》的例句

1. 每年的《警節》上,人們都會向警察表達感激和敬意。

2. 他們在《警節》期間會舉行紀念活動,以表彰表現出色的警察。

《警節》的組詞

警察、警務、警戒、節日、表彰、紀念、感激、敬意等。

《警節》的近義詞

警察節、警務節、警員節。

《警節》的反義詞

無相關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