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擊節稱賞;贊賞。《南史·王谌傳》:“ 摛 ( 王摛 )操筆便成,文章既奧,辭亦華美,舉坐擊賞。”《舊唐書·閻立本傳》:“ 太宗 嘗與侍臣學士泛舟於 春苑 ,池中有異鳥隨波容與, 太宗 擊賞數四,詔座者為詠,召 立本 令寫焉。”
“擊賞”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jī shǎng(部分文獻中注音為jí shǎng),其核心含義為擊節稱賞、贊賞,多用于書面語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在古籍中多次出現,例如:
現代語境中,“擊賞”仍用于表達高度贊賞,但更偏書面化,例如:
若需更多古籍原文或例句,可查閱《南史》《舊唐書》等文獻。
《擊賞》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表示賞賜或獎賞的意思。它通常用來形容将功勳獻給君主或将有意義的事物奉獻給他人作為獎勵。
《擊賞》的拆分部首是「擊」和「貝」,它共有16畫。
《擊賞》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四年》中,原文為「賜之沒有幾,而赉之以前莫有過也」。在繁體字中,「賞」的部首「貝」寫作「貝」。
在古代漢字中,「賞」字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其中一種較早的寫法是将「貝」放在上面,「尚」放在下面。後來發展成現在的「尚貝」結構。
1. 君主感激他的忠誠,并向他賜予豐厚的擊賞。
2. 這部小說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喜愛和擊賞。
擊敗、擊鼓稱快、擊掌、獎賞、受賞
賞賜、赉賜、獎勵、補償
懲罰、罰款、處罰、懲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