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e alone] 孤身獨居
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矣。——《禮記·檀弓上》
(1).孤獨地散處一方。《禮記·檀弓上》:“吾離羣而索居,亦已久矣。” 鄭玄 注:“羣,謂同門朋友也;索,猶散也。” 晉 陶潛 《祭程氏妹文》:“兄弟索居,乖隔 楚 越 。” 唐 白居易 《楊六尚書留太湖石在洛下借置庭中因對舉杯寄贈絕句》:“借君片石意如何?置向庭中慰索居。”《四溟詩話》卷四引 明 李之茂 詩:“索居無歲事,騎馬入禪林。” ********* 《大風圈外》:“在故鄉索居獨學的生活開始了。”
(2).鳏居。 清 李調元 《卍齋瑣錄》卷九:“丈夫無婦曰索,見《字彙補》。按古人謂索居即鰥居。” 清 李漁 《比目魚·發端》:“索居無偶,虛度好年華。”
“索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索居”指孤身獨居,強調遠離人群、獨自生活的狀态。該詞常與“離群”連用,構成成語“離群索居”,進一步強化孤獨的意境。
古代典籍
最早見于《禮記·檀弓上》:“吾離羣而索居,亦已久矣。”鄭玄注:“羣,謂同門朋友也;索,猶散也。”此處“索居”指因與朋友分離而獨處。
晉代陶淵明《祭程氏妹文》中“兄弟索居,乖隔楚越”則描述兄弟分散、相隔遙遠的境況。
引申含義
部分文獻(如清代《卍齋瑣錄》)提到“索居”可指鳏居(男子喪妻獨居),但此用法較為少見。
總結來看,“索居”既是一種生活狀态,也承載了文化中對孤獨的複雜情感表達,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細膩差異。
索居是個漢語詞彙,意為尋找或追求一個靜谧、甯靜的居住環境。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厶)和⼩(子),總計五畫。
索居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人們注重修身養性,靜心養氣的觀念很盛行。索居這個詞反映了古人追求甯靜居住環境的願望。
索居同樣在繁體中有相應的字形:“索居"。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代的“索居”字寫作“復增”,“復”字表示“去除”、“剝離”的意思,“增”字表示“增加”、“擴充”的意思。這個寫法強調了索居需要追求的是擺脫嘈雜、繁忙的生活,以獲得甯靜、安甯的居住環境。
以下是對“索居”詞的使用的例句:
1. 他前往郊區,希望能在那裡口非常索居的家。
2. 在我旅行的城市,我總是喜歡尋找僻靜的咖啡館,享受索居之感。
3. 孤獨并不代表寂寞,有時它可以帶來索居的快樂。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寂靜、幽居、靜室。
與索居有相似意思的近義詞有:獨居、靜居。
與索居意思相反的反義詞有:繁忙、喧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