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平和的意思、平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平和的解釋

(1) [mild;peaceable]∶性情溫和

安靜、恭順、謙遜、平和的人

(2) [placid]∶不偏激

她想嘗嘗平和生活的滋味

(3) [dreamy;gentle]∶平正諧和;調和

平和的華爾茲樂曲

詳細解釋

(1).平正諧和;調和。《左傳·昭公元年》:“先王之樂,所以節百事也,故有五節;遲速本末以相及,中聲以降。五降以後,不容彈矣。于是有煩手6*淫聲,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聽也。”《管子·形勢解》:“明主猶 羿 也,平和其法,審其廢置而堅守之,有必治之道,故能多舉而多當。” 元 耶律楚材 《彈相思二絕》之一:“秋思而今不入時,平和節奏苦嫌遲。”

(2).甯靜;溫和;不偏激。《禮記·樂記》:“感條暢之氣而滅平和之德,是以君子賤之也。” 陳澔 集說:“減敗人心和平之德。” 宋 司馬光 《辭左仆射三劄子》:“酌寬猛之政,處大小之事,必平和允愜,曲盡其宜。” 魯迅 《書信集·緻曹聚仁》:“那些維持現狀的先生們,貌似平和,實乃進步的大害。” 茅盾 《子夜》七:“ 吳荪甫 又打斷了 費小胡子 的話,口氣卻平和得多,而且臉上也掠過一絲笑影。”

(3).康複;痊愈。《晉書·華表傳》:“伏惟聖體漸就平和,上下同慶,不覺抃舞。” 唐 顔真卿 《與禦史帖》:“竊聞尊候平和, 真卿 瞻仰瞻仰!”

(4).方言。謂紛擾停止。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平和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平和”是一個多義詞語,其含義涵蓋個人性情、社會狀态及事物特性等多個方面,具體解釋如下:

  1. 性情或言行溫和
    指人的性格安靜、謙遜且不偏激,強調情緒穩定和待人接物的從容。例如:“他性情平和,與人相處融洽。”

  2. (藥物)作用溫和
    形容藥效不劇烈,適用于需緩慢調理的情況。例如:“這種中藥藥性平和,適合長期服用。”

  3. 社會安甯與和諧
    描述環境或氛圍的平靜,如沒有沖突、紛擾停息的狀态。例如:“戰亂結束後,小鎮恢複了往日的平和。”

  4. 調和與平衡
    古籍中多指事物間的協調、平正諧和。例如《左傳》提到的“五節遲速以相及”,即通過調和達到平衡。

  5. 特殊引申義
    在部分文獻中,也用于表示身體康複或情緒平複,如《晉書》中“聖體漸就平和”。

“平和”既可形容人的溫和性情與藥物的緩釋作用,也指社會環境的和諧安甯,同時包含古典語境中的調和、康複等義。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平和:和諧穩定的狀态

平和是一個具有深刻内涵的詞語,它指的是和諧、穩定的狀态。它是以「并」「幹」兩個部首組成的。其中「并」表示在一起,「幹」意味着平穩,兩者相結合,形成了平和。

「并」字是一個常見的部首,它表示幾個事物在一起,團結合作的意思。「幹」字是表示豎立,穩固的意義,衍生出平穩、安定的含義。

「平和」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它的出處可以追溯到《詩經》中的《小雅·小宛》一詩。在這首古代詩歌中,有這樣一句:“兕觥其觩,旨酒思柔。柔則百敏,百敏以時。”其中,“柔”字即為現代意義上的“平和”,意為溫柔、和諧。

在繁體字中,「平和」這個詞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平和」。

古代漢字的寫法也經曆了演變。最早的時候,「平」字的寫法是「㝵」,而「和」字的寫法是「龢」。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兩個字的形狀逐漸變化,最終演變為現代的「平」和「和」。

例如,我們可以用「平和」一詞來描述一個和睦而且穩定的家庭關系。另外,我們也可以說,這個社區的居民們生活在平和的環境中。

與「平和」相關的詞語還有很多,比如「和諧」、「甯靜」、「安逸」等。這些詞語都是用來描述相似的狀态和氛圍。

相反的詞語有「動蕩」、「緊張」、「不安」等,這些詞語與「平和」形成鮮明的對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