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恭敬奉事;敬慎处事。《诗·大雅·云汉》:“敬恭明神,宜无悔怒。” 唐 元稹 《于季友授右羽林将军制》:“尔其敬恭,无替朕命。” 清 吴定 《祭何生文》:“自子来游,于今三岁。炤炤修修,高志敏事。敬恭师长,雍睦同儕。”
“敬恭”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敬恭”指恭敬奉事、敬慎处事,强调以庄重、谦逊的态度对待人或事物。该词由“敬”与“恭”两个同义字构成,均表示尊重、谦逊之意,组合后强化了恭敬的内涵。
虽为古语,但“敬恭”仍可用于强调传统礼仪或庄重场合的恭敬态度,如学术写作、正式文书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出处或扩展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古籍注解。
敬恭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尊敬和恭敬的意思。
该词的部首分别是“攵”和“心”,其中“攵”为“又”字旁,表示动作,而“心”则为表示感情的部首。
敬恭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可以追溯到《论语》中的“子曰:‘敬而听之,敬而行之’”,意味着对他人的尊重和恭敬。在现代汉字中,敬恭一词的写法并未改变,仍然使用这两个部首组合而成。
在繁体字中,敬恭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以“攵”和“心”作为其部首。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例如在《说文解字》中,敬恭的描述是以“刀”字旁表示动作,而使用“心”字作为表示感情的部首。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敬恭这个词,例如:“在面对长辈时,我们应该恭敬有礼”。
敬恭的相关词语包括“尊敬”、“恭谨”和“敬重”等。这些词语都表达了对他人的尊重和恭敬之情。
反义词方面,与敬恭相对的是“不敬”、“粗鲁”和“轻慢”等,它们表示对他人不尊重和不恭敬的态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