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恭的意思、敬恭的详细解释
敬恭的解释
恭敬奉事;敬慎处事。《诗·大雅·云汉》:“敬恭明神,宜无悔怒。” 唐 元稹 《于季友授右羽林将军制》:“尔其敬恭,无替朕命。” 清 吴定 《祭何生文》:“自子来游,于今三岁。炤炤修修,高志敏事。敬恭师长,雍睦同儕。”
词语分解
- 敬的解释 敬 ì 尊重,有礼貌地对待:尊敬。致敬。敬重(恘 )。敬爱。敬仰。恭敬。敬辞。敬慕。敬献。 表示敬意的礼物:喜敬。寿敬。 有礼貌地送上去:敬酒。敬香。 谨慎,不怠慢:慎始敬终(自始自终都谨慎不懈)。
- 恭的解释 恭 ō 肃敬,谦逊有礼貌:恭敬。恭谨。恭候。恭维。恭贺。打恭(拱揖)。洗耳恭听。 笔画数:; 部首:小;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敬恭是汉语中表示尊敬与谦逊态度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和经典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字义分解
- "敬"的本义为严肃、尊重。《汉语大词典》释"敬"为"做事严肃认真,引申为尊敬"(来源:汉语大词典·敬字条)。《说文解字》载:"敬,肃也",强调内心庄重的态度。
- "恭"侧重外在仪态,《古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谦逊有礼,容貌端庄"(来源:古代汉语词典·恭字条),《尔雅》注"恭,敬也"说明二字互训关系。
二、词义演化
作为合成词,"敬恭"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郑玄笺注"言其敬恭明神而事之"(来源: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在儒家典籍中,《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将二字分述,体现内外兼修的道德要求。
三、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主要保留两项用法:
- 书面语中表示郑重尊敬,如"敬恭桑梓"(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 特定语境指祭祀礼仪,如《礼记·祭义》"致爱则存,致悫则著,著存不忘乎心,敬恭而不可解"所述(来源:中华书局礼记译注)。
网络扩展解释
“敬恭”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敬恭”指恭敬奉事、敬慎处事,强调以庄重、谦逊的态度对待人或事物。该词由“敬”与“恭”两个同义字构成,均表示尊重、谦逊之意,组合后强化了恭敬的内涵。
二、结构与用法
- 构词分析:并列结构,“敬”指内心尊重,“恭”指外在谦逊,合为表里如一的恭敬态度。
- 语境应用:多用于描述对他人的尊敬(如师长、神明)或处事时的谨慎态度,常见于古代文献和正式场合。
三、引证与历史渊源
- 《诗经·大雅·云汉》:“敬恭明神,宜无悔怒。” —— 表达对神明的虔敬。
- 唐代元稹《于季友授右羽林将军制》:“尔其敬恭,无替朕命。” —— 强调臣子对皇命的恭敬奉行。
- 清代吴定《祭何生文》:“敬恭师长,雍睦同儕。” —— 体现对师长的尊敬与同辈的和谐。
四、近义词与扩展
- 近义词:恭敬、尊崇、虔敬。
- 相关成语:“敬恭如事”(形容对待事物如对待尊贵者般恭敬,需与“敬恭”区分使用)。
五、现代适用性
虽为古语,但“敬恭”仍可用于强调传统礼仪或庄重场合的恭敬态度,如学术写作、正式文书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出处或扩展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鳌天保禳罢政边甲冰壸秋月不当家不知老之将至掣电逞骄匙匣村憨捣蓍玷汙东閤斗锣对鍼返迹飞骞凤将雏孤忠后期浣纱津姣怯怯接收胫部进饮集弦胶眷倚宽勉窥问苦辣连脚连枝带叶灵脩临河欲鱼门谢密赞青龙疏穷薄觠角穰田蚺蛇人口机械增长软布兜胜览噬脐莫及诗坛祭酒説不上去饲食俗师铁精僮女讬疾外声王途五代史五中向背乡帐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