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神話中的仙桃。據《論衡·訂鬼》引《山海經》:“滄海之中,有 度朔之山 ,上有大桃木,其蟠屈三千裡。”又據《太平廣記》卷三引《漢武内傳》載:七月七日, 西王母 降,以仙桃四顆與帝。帝食辄收其核, 王母 問帝,帝曰:“欲種之。” 王母 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實,中夏地薄,種之不生。”帝乃止。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為時傳之壽》詞:“蟠桃未熟,千歲容與且人間。” 清 黃遵憲 《車駕駐開封府》詩:“諸侯香草方氈幕, 西母 蟠桃又綺筵。”
(2).桃的一種。果形扁圓,味甘美,汁不多。 宋 毛滂 《清平樂》詞:“欲助我公壽骨,蟠桃等見開花。”
(3).傳說中的山名。 唐 柳宗元 《遊南亭夜還叙志七十韻》:“披山窮木禾,駕海逾 蟠桃 。”參見“ 蟠木 ”。
(4).見“ 蟠桃勝會 ”。
蟠桃的含義可從神話傳說和植物學兩個維度進行解析:
一、神話中的仙桃
二、現實中的桃類品種
三、其他引申含義
古文獻中偶指傳說中的山名(如“蟠木”)或特定文化集會(如“蟠桃會”)。
《蟠桃》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蟠"指卷曲蜷縮,"桃"指桃子,所以"蟠桃"即指卷曲的桃子。
"蟠桃"的部首分别是:"蟲"(蟲部)和"木"(木部),它們分别代表了蟲類和樹木。它的筆畫數分别為:21畫和8畫。
"蟠桃"源于中國神話故事《西遊記》中的蟠桃園,故事中描述了該園中的蟠桃樹上結滿了卷曲的桃子,被視為一種靈丹妙藥。在繁體字中,"蟠桃"的寫法會稍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但"蟠桃"的基本形狀和結構仍然是一緻的。
1. 在神話故事中,孫悟空曾經闖入蟠桃園,偷吃蟠桃,引發了一系列事件。
2. 每年夏天,我們家的蟠桃樹上都會結滿了美味的蟠桃。
蟠桃的相關詞語有:蟠桃園、蟠桃樹、蟠桃熟、蟠桃宴等。
與"蟠桃"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卷曲桃、卧桃。
與"蟠桃"意思相反的詞語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蟠桃是一種特殊的水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