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七絶的意思、七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七絶的解釋

七言絕句的省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七絶在漢語詞典中有兩層核心釋義,均具備權威文獻依據:

一、作為詩歌體裁名稱(主要釋義)

指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七言絕句,屬近體詩範疇。其核心特征為:

  1. 句式結構:全詩共四句,每句七言(七字),共二十八字。
  2. 韻律規範:嚴格遵循平仄格律,押平聲韻,第二、四句末字必須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
  3. 起源發展:定型于唐代,與五言絕句并稱“短句雙璧”。代表詩人如王昌齡(被譽為“七絕聖手”)、李白、杜牧等。
  4. 藝術特色:因篇幅短小,常以凝練語言抒寫瞬間意境或哲理,重含蓄隽永。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ISBN 978-7-100-08475-5;《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ISBN 978-7-5326-5362-9。

二、作為中醫術語(古稱)

指人體生命活動依賴的七種關鍵物質或功能,與“七傷”相對。

來源:《黃帝内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提及“七損八益”,後世醫家引申為“七絶”概念,具體内容需結合《諸病源候論》《千金要方》等典籍綜合考釋。

文獻依據:《中醫大辭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年,ISBN 978-7-117-07572-5。

網絡擴展解釋

“七絶”是“七言絕句”的簡稱,是中國古典詩歌中一種嚴格的格律詩形式,其核心特點如下:

  1. 基本結構
    每首四句,每句七個字,共二十八字。屬于絕句的一種,與五言絕句(五絕)并列,但字數更多,表達空間更廣。

  2. 格律要求

    • 平仄:詩句需遵循固定的平仄交替規則,形成抑揚頓挫的節奏。
    • 押韻:通常第二、四句押平聲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且一韻到底,不可換韻。
  3. 創作與用途
    七絕短小精悍,適合抒情、寫景或即興創作。例如《滁州西澗》《早發白帝城》等名篇均以七絕形式寫成。曆史上詩人常通過七絕表達瞬間感悟或濃縮的意境。

  4. 經典示例
    如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将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四句二十八字,押平聲韻,平仄嚴謹,展現了邊塞的蒼涼與豪情。

提示:如需更多七絕詩例或格律細則,可參考《唐詩三百首》或專業詩詞解析網站。

别人正在浏覽...

哀念熬更守夜抱饑渴北芒扁對邊域不懂眼慘悼騁越饎人傳衣缽詞獄寸陰促死促滅悼怅額爾房箙方整凡例翻手雲覆手雨感分寒硯卉服監定進朝金羁啾嚄軍錢刻限朗燭濫巾累害僚友林垧理妝鹵缸彌天大謊墨債山積孽臣農桒怕敢潘張左束髼松屏扆千變萬轸清立蚯蚓戎氈沙嗄沙蟲商素燒包升氣泰容退居尾擊畏死貪生無耗無澤吳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