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秔稻的意思、秔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秔稻的解釋

粳稻。《文選·揚雄<長楊賦>》:“馳騁秔稻之地,周流棃栗之林。” 李善 注:“《説文》曰:‘秔,稻屬也。《聲類》以為秔,不黏稻也。’《漢書》 東方朔 曰:‘ 涇 渭 之南,又有秔稻、棃、栗之饒。’” 三國 魏 曹丕 《與朝臣論秔稻書》:“ 江 表惟 長沙 名有好米,何得比 新城 秔稻邪?”《明史·食貨志三》:“供用庫,貯秔稻、熟米及上供物。” 章炳麟 《************解》:“ 西藏 山谷阻深……特其土地磽确,栽種獨宜青稞,上者止於牟麥,而秔稻不適於土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秔稻”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粳稻,屬于稻米的一種類型。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秔稻(拼音:jīng dào)即粳稻,指稻屬中不黏的品種。其米粒短圓,質地較硬,煮熟後黏性較低,與糯稻形成對比。

  2. 曆史文獻引用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次出現:

    • 漢代揚雄《長楊賦》提到“馳騁秔稻之地”,李善注引《說文解字》解釋為“不黏稻”。
    • 三國時期曹丕在《與朝臣論秔稻書》中比較了不同地區的稻米品質。
    • 《明史·食貨志》記載秔稻曾作為供用庫的儲備物資。
  3. 地理分布與特點
    秔稻在古代主要分布于泾渭流域及南方地區(如長沙),適應性強,但某些土地貧瘠地區(如西藏)不適宜種植。

  4. 相關詞彙辨析

    • “稉稻”是“秔稻”的異體寫法,如《漢書》中記載的“稉稻”與《文選》中的“秔稻”實為同一作物。
    • 需注意與“耥稻”(田間除草)、“粜稻”(賣稻谷)等發音相近但含義不同的詞彙區分。

總結來看,“秔稻”是古代對粳稻的特定稱呼,兼具農業與曆史文化意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說文解字》《明史》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秔稻的意思

秔稻是指稻谷成熟後,未經脫粒的稻谷,也可以指稻谷的籽實。它是中國鄉村常見的一種農作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秔稻的拆分部首是禾,禾字表示與稻谷等農作物有關。秔字共有10筆。

來源

秔稻是由禾字和更日部組成。禾字表示稻谷,而更日部表示聲音。

繁體

秔稻的繁體字為穭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秔稻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它的基本形狀與現代相似。例如,秔的古字形為“禾”旁加“空”字旁,而稻的古字形為禾字旁加三個“月”字旁。

例句

1. 田地裡的秔稻長勢良好,很快就要開始收割了。

2. 農民們辛勤地勞作,希望今年的秔稻豐收。

組詞

秔稻無法組成其他詞語,因為它本身已經是一個單獨的詞彙。

近義詞

稻谷、稻子、水稻,都可以作為秔稻的近義詞。

反義詞

脫粒、碾米,可以作為秔稻的反義詞,表示秔稻經過處理後變成了已去殼的稻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