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蛙叫。《南史·孔稚珪傳》:“門庭之内,草萊不翦,中有蛙鳴。” 金 元好問 《張主簿草堂賦大雨》詩:“浙樹蛙鳴告雨期,忽驚銀箭四山飛。”
(2).比喻淺見薄識。 梁啟超 《變法通議·論科舉》:“於是其所立以為标準者,不得不在雕蟲之技,《兔園》之業,狗曲之學,蛙鳴之文,上以鼓下,下以應上,父詔兄勉,友習師傳,雖有道藝,非由此進不為榮,雖有豪傑,非由此道不能進。”
“蛙鳴”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青蛙的叫聲,常見于夏夜或濕潤環境中。例如《南史·孔稚珪傳》記載“門庭之内,草萊不翦,中有蛙鳴”,生動描繪了庭院荒草叢生、蛙聲陣陣的場景。
二、比喻義 在文學語境中,常被引申為淺薄之見。如梁啟超《變法通議》用“蛙鳴之文”批判科舉制度下空洞無物的文章,金代元好問詩句“浙樹蛙鳴告雨期”則通過蛙鳴預示降雨,暗含自然現象的樸素認知。
三、文學意象 古詩文中常作為田園意境的元素,如“蛙鳴池塘晚,濃蔭夏木繁”展現夏夜靜谧與生機并存的畫面。現代造句“靜卧數繁星,花香夢也甜”也延續了這種詩意表達。
四、相關成語 在“蛙鳴狗吠”中,與狗吠聲組合比喻雜亂無章的聲音或缺乏條理的言論,進一步擴展了其文化内涵。
擴展建議:若需了解具體詩詞用例或不同朝代對“蛙鳴”的诠釋差異,可查閱《南史》《張主簿草堂賦大雨》等文獻原文。
《蛙鳴》是指蛙類發出的聲音。蛙鳴可以代表夜晚的靜谧和自然的聲音,也可以象征着夏天的到來。
《蛙鳴》的拆分部首是虍和鳥,部首虍表示與虎有關,鳥則表示與鳥類有關。根據部首和筆畫,可以将《蛙鳴》拆分為蛙(虍部+四畫)和鳴(鳥部+四畫)。
《蛙鳴》這個詞源于漢文學名著《紅樓夢》中的詩句:“初晴蛙鳴露繞池”。此外,繁體字“蛙鳴”是《蛙鳴》的繁體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在略有不同。古代寫《蛙鳴》的時候,蛙的虍部寫作虍且像個小人,鳴的鳥部寫作鳥,即蛙(虍且+四畫)鳥(鳥部+四畫)。
1. 夜色中,聽着蛙鳴,宛如置身于大自然的懷抱中。
2. 指尖觸及池塘的水面,古井不波,隻有微弱的蛙鳴。
組詞:蛙鳴池塘、蛙鳴聲、蛙鳴之地
近義詞:蛙鳴可比拟為蛙聲、蛙叫等
反義詞:蛙鳴與寂靜相對,可以與寂靜、無聲等形成反義關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