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貪利忘義”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分解如下:
字面拆解
深層含義
形容人為了私利不擇手段,甚至違背良心與原則。例如:商業欺詐、背叛合作夥伴等行為均屬此類。
用法場景
近義與反義
辨析要點
與「見利忘義」相比,該詞更強調「貪婪」的主觀動機,而不僅是「見到利益」的客觀條件。常與背信棄義、損人利己等行為關聯,具有較強道德批判色彩。
此成語源自中國傳統文化對義利關系的讨論,至今仍廣泛用于警示人們正确處理利益與道德的關系。
《貪利忘義》是一個成語,形容人貪圖私利而不記得忠誠義氣。
貪(貝部):表示與財物相關
利(刀部):表示與利益相關
忘(心部):表示與記憶相關
義(讠部):表示與道德倫理相關
《貪利忘義》這個成語最早記載于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原文是“失貞矣哉,失忠臣矣哉,吾有失貪利忘義也。”意思是失去節操和忠誠了,我是被貪圖私利和忘記了義氣所驅使的。
《貪利忘義》
《貪利忘義》的古漢字寫法:貪利忘義
他在生意上總是隻顧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别人的感受,真是個典型的貪利忘義之人。
貪心、貪婪、利欲熏心、忘恩負義
見利忘義、忘本貪利
忠誠義氣、恪守信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