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歧途的意思、歧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歧途的解釋

亦作“ 歧塗 ”。1.岔路。 清 趙翼 《放歌》:“誰教東馳西騖多歧塗,貪如奪标棄如屣。”《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兩旁歧途曲巷中有無數的車馬輻輳。” 甯調元 《遊白雲歸感賦四律并柬同遊諸子》之一:“亡羊已為歧途誤,功狗翻先狡兔烹。”

(2).比喻錯誤的道路。 清 陸繼辂 《<七家文鈔>序》:“吾 常 自 荊川 之殁,此道中絶。後有作者,復趨于歧塗,以要一時之譽。” ********* 《為抗議違反*********的革命原則和政策的聲明》:“使我失望的,隻是有些領導過革命的人已經走上了歧途。”

(3).謂不同的途徑。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今地球萬國,異文并列,審音、解字、聯句、纂文之難易,截然歧途,不可混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歧途”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í tú,通常作名詞使用,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岔路)
    指從大路分岔的小路,即物理意義上的岔道。例如《兒女英雄傳》中的描述:“兩旁歧途曲巷中,有無數的車馬輻辏。”

  2. 比喻含義(錯誤的道路)
    引申為人生或行為中偏離正軌的選擇,常見于“誤入歧途”“步入歧途”等表達。如:“他的學說把許多人誘入歧途。”


二、相關用法


三、詞源與示例


四、注意事項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歧途

歧途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走錯了道路或走上了錯誤的方向。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止部和止部,共包含10個筆畫。

歧途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說文解字》,在這本重要的漢字字典中,歧途被解釋為分道揚镳,即道路分叉,人們選擇了不同的道路,從而導緻了走上了錯誤的方向。

在繁體字中,歧途的寫法為「歧途」,保留了同樣的意思和發音。

在古代,歧途并沒有确定的固定寫法,可以根據不同的時代和書寫風格有所變化。例如,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鹳雀樓》中寫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其中的“窮”字,與現代漢字中的“歧”字相似,也可以表示走上了錯誤的道路。

以下是歧途的一些例句:

他因為迷失了方向而走上了歧途。

一時的沖動讓他踏上了歧途。

組詞:誤入歧途、走上歧途、避免歧途。

近義詞:入歧、迷途、離道。

反義詞:正道、正确的方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