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殺的意思、伐殺的詳細解釋
伐殺的解釋
殺戮。《漢書·吳王濞傳》:“迫劫萬民,伐殺無罪,燒殘民家。”《後漢書·章帝紀》:“方春,所過無得有所伐殺。”
詞語分解
- 伐的解釋 伐 á 砍:伐樹。砍伐。 征讨:讨伐。伐罪(征讨有罪的人)。口誅筆伐。 自誇:伐善(誇自己的好處)。伐智。不矜不伐。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殺的解釋 殺 (殺) ā 使人或動物失去生命:殺生。殺敵。殺雞取卵。殺一儆百。 戰鬥,搏鬥:殺出重圍。 消減:殺風景。 藥物等刺激身體感覺疼痛:肥皂水殺了眼睛。 收束:殺價。殺尾。 勒緊,扣緊:殺車。 用在動詞
網絡擴展解釋
“伐殺”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伐殺(拼音:fá shā)指殺戮,即通過武力或暴力手段造成人員死亡。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強調攻伐與殺害的雙重含義。
二、文獻出處
-
《漢書·吳王濞傳》:
“迫劫萬民,伐殺無罪,燒殘民家。”
此句描述吳王濞暴政下對無辜百姓的殘害。
-
《後漢書·章帝紀》:
“方春,所過無得有所伐殺。”
指朝廷在春季禁止軍隊途經時進行殺戮,體現古代對農時與民生的重視。
三、字義分解
- 伐:
本義為“砍殺”,如《太白山祈雨詞》中“伐,擊也”;後引申為“砍伐”(如伐木)、“征讨”(如讨伐)等。
- 殺:
指“使人或動物失去生命”,也含“戰鬥”“消減”等義(如殺敵、殺價)。
四、相關擴展
- 近義表達:征伐、屠戮、戕害。
- 反義概念:安撫、保護、救贖。
- 文化背景:古代文獻中,“伐殺”多用于描述戰争、暴政或嚴令禁止的行為,反映社會對暴力的批判與約束。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書》《後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伐殺(fá shā)這個詞是指殺傷、殲滅。拆分部首和筆畫為“木”和“殺”,部首是指字的部分和位置,筆畫是指書寫字時所用的劃線次數。
《伐殺》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其中的“伐”字表示砍伐或進攻,“殺”字則表示殲滅或殺戮。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強調了徹底擊敗或消滅對方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伐殺”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伐殺”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意義并無區别。例如,可以将“伐”寫作“層”,将“殺”寫作“殺”,但發音和意義都是相同的。
一些例句中常用到“伐殺”這個詞,例如:
1. 部隊奮勇向前,進行了一次成功的伐殺行動。
2. 為了保護人民,警察必須勇敢地進行伐殺。
與“伐殺”有關的一些組詞包括:
1. 伐木:指砍伐樹木。
2. 掃蕩:指迅速而徹底地搜查和清除敵人。
與“伐殺”意思相近的詞有:
1. 殲滅:指徹底消滅、擊敗。
2. 撲滅:指徹底熄滅、消滅。
與“伐殺”意思相反的詞有:
1. 救助:指幫助、援救。
2. 撤退:指從某個地方離開,撤離。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