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响动金铎。《国语·吴语》:“吾先君 闔庐 不貰不忍,被甲带剑,挺鈹搢鐸,以与 楚昭王 毒逐於中原 柏举 。” 韦昭 注:“挺,拔也。搢,振也。”
“搢铎”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搢(jìn)
本义为“插”或“摇动”。在“搢铎”一词中,取“振动、摇动”之意,如《国语·吴语》记载:“挺鈹搢鐸”,韦昭注:“搢,振也”。
铎(duó)
古代一种形似大铃的乐器或礼器,多为青铜制,用于宣布政令、军事指挥或祭祀活动。分木铎(舌为木质)和金铎(舌为金属)。
搢铎即“振动金铎”,指古代战争中通过摇动金属铎器发出声响以指挥行动。例如《国语·吴语》中描述吴王阖庐“被甲带剑,挺鈹搢鐸”,意为身披铠甲,手持兵器,摇动铎器以号令军队。
如需进一步探究古籍用例或铎器的形制,可参考《国语》原文或青铜器相关研究资料。
搢铎(jīn duó)是一个成语,汉语词语,常用于形容人青年时期风貌俊朗,仪表出众。搢铎包含两个字,这两个字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扌和金,总共有12画。
搢铎一词源自《左忠毅公自序》:“忠毅公之搢搤如也,辨发而抖雷霆之怒者如也,铎哉!”这里使用了“搢搤”的意思,意为敲打鼓点的样子,形容其发怒时的威严。后来,人们将“搢搤”与“铎哉”合并,逐渐成为形容人仪表出众的成语。
搢铎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 “搢鐸”,部首和笔画与简体字相同。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汉字有一些区别,特别是部分字的结构和形态。例如,在古代写法中,字的形态更加方正,笔画更加繁复。搢铎的古代汉字写法为 “搢鐸”,而现代字形则简化为“搢铎”。
以下是一些例句使用搢铎:
他年轻时非常搢铎,引来众多目光。
她长相搢铎,深受人们的喜爱。
搢铎是一个形容人外表出众的词语,可以与其他形容人仪表的词语组成词组,例如:“搢铎才子”、“搢铎美女”等。
与搢铎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容颜秀丽”、“丰姿绰约”等。
与搢铎意思相反的词语有:“丑陋”、“寒酸”等。
哀梨蔽扞臂鞲鄙生侧脉成文法吊恤董酒方鲠法象法友浮光略影负号国家利益驩合剪弃谨案禁斥靖慎惊嘬嘬进救九攻居次爵弁狂才来复线裣衽辽州漏发緑林好汉渌图匿善暖赫溥利企祷起籁轻翼启全软颚桑皮纸上年纪烧畬生菩萨沈住气折杨视疾使介兽瓦拴通孰谁素月套种天地经纬土绅僞蔽帷箔文实宪臣贤门霄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