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貫金石 ”。
貫金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核心語義圍繞“貫穿”與“金屬/錢財”展開,具體釋義需結合語境。以下是權威詞典及語言學著作中的解釋:
貫穿金屬
指穿透金屬物體,強調物理層面的貫穿力。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0卷,第128頁)
錢財;貨币
古代“貫”為串錢的繩索,後引申為貨币單位(如“一貫錢”),“貫金”可泛指金錢財富。
來源:《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292頁)
“貫”本義為穿錢的繩索(《說文解字》:“貫,錢貝之貫”),後衍生出“連貫”“貫通”等抽象義;“金”則從金屬擴展至貴重財物。二者結合後,既可指物理穿透金屬,亦隱喻財富流通。
來源:王力《古代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年,第543頁)
金融術語
在部分方言或專業語境中,“貫金”仍保留“貨币結算”的古義,如舊時賬房記錄中的“貫金若幹”。
來源:《中國金融大辭典》(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0年,第876頁)
成語典故
見于“貫朽粟陳”(錢串朽壞、糧倉積滿),形容國庫充盈(《史記·平準書》)。此處“貫”即代指錢币。
來源:《中華成語大辭典》(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09年,第421頁)
“貫金”承載了中國古代貨币史與物質文化的印記,其雙重視角(物理穿透/財富象征)反映了漢語“具象到抽象”的語義演化規律,具有語言學及社會經濟史研究價值。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辭書,确保學術可信度。)
“貫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貫金”是“貫金石”的簡稱,本義指精誠之力可以穿透金石,形容意志或信念的堅定與偉大。例如《新序·雜事四》中楚熊渠子射石的故事,即用“貫金石”比喻至誠之心能克服萬難。
源自漢代劉向《新序·雜事四》的典故:楚人熊渠子誤将卧石當作猛虎,射箭入石,後發現是石頭,再射時箭卻折斷。故事說明“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後演變為成語“貫金石”。
部分資料(如)提到“貫金”可引申為形容人或事物如黃金般珍貴,但此用法較少見,更多語境中仍強調“精誠之力”的本義。
需結合語境區分“貫金”是否為“貫金石”的縮寫,或僅是“貫穿金錢”的字面組合(如“腰纏萬貫”)。
按選白視拔幟樹幟辨潔飙馭筆疏長檄昌洋饞食城垣出注瓷枕代乳粉大理石動員令二帝爾汝交發斂豐額浮世扶擁幹涉現象鬲絶诟詈歸伏寒疾酣酒皇介還擊瑚琏蛟川葭葦津寄獧慧口澳诓言詐語力偶梅花句密辦迷惑視聽名單明效母弟内怛判處清澄青騾秦椒深言似水流年霜痕鷞裘水研熟聞私易天狗馱毧文瑞樓文孫舞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