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谨按的意思、谨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谨按的解释

(1).引用论据、史实开端的常用语。《魏书·源贺传》:“ 怀 乃奏曰:‘谨按条制:逃吏不在赦限。’”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上:“ 忠宣 復对曰:‘谨按国朝典故, 天禧 中,宰臣 王旦 元是太保、平章事,以病乞退,加太尉、侍中。’” 明 焦竑 《焦氏笔乘续集·牺樽》:“谨按《博古图》作牛形,背上开窍以注酒,曰牺罇;如象形者,曰象罇。据此可证《三礼图》之谬。” 清 恽敬 《<卓忠毅公遗稿>书后》:“谨按 忠毅 授命於 建文 四年,其生平经济、气节,前人已表章之如日月之著矣。”

(2).谓紧握在手。 明 许三阶 《节侠记·忧国》:“为今之计呵,除是麟符谨按观机变,鸞舆反正从人愿,会见凤翼龙鳞庆百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谨按"是一个文言色彩浓厚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公文、奏章或学术考证中,表达一种恭敬、审慎的态度。其核心含义可以拆解为:

  1. "谨":

    • 表示恭敬、慎重、严肃认真的态度。它体现了说话者或书写者对所陈述内容的重视和对上级或读者的尊重。
  2. "按":

    • 本义为"用手向下压",引申为考察、查考、依据、根据的意思。在这里,它表示所述内容并非凭空臆断,而是有根有据的考察、分析或引述。

综合释义:

"谨按"通常用于引述前人的观点、历史事实、典章制度或法律条文,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陈述、分析或提出自己的见解。它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恭敬地考察(得知)"、"经审慎查考(认为)"、"根据(某文献/事实)",并带有"我认为"、"我考察后认为"的谦逊意味,强调所述内容的依据性和发言的审慎性。

具体用法与语境:

  1. 公文奏章(最常见): 臣子在向皇帝上奏时,常用"谨按"引出所依据的经典、祖训、律法或前例,然后提出建议或看法,以示言之有据且态度恭谨。
    • 例: "谨按《周礼》,'以九职任万民'... 今臣愚见,宜仿古制..." (恭敬地查考《周礼》得知...)
  2. 学术考证: 学者在著述中,引用前代文献或考证史实时,用"谨按"表明自己的结论是经过严谨考据得出的。
    • 例: "谨按《史记·货殖列传》,'陶为天下之中'... 可知其地之要。" (经审慎查考《史记·货殖列传》...)
  3. 谦逊地提出个人见解: 即使在陈述自己的观点时,用"谨按"开头也带有谦逊和负责任的意味。
    • 例: "谨按,此事关乎国体,宜从长计议。" (我审慎地认为...)

权威性引用参考:

"谨按"是一个体现恭敬、审慎态度的文言词组,核心含义是"恭敬地考察/查考(后认为)"。它强调所述内容有所依据,常见于古代奏章、公文和学术论述的开头,用于引述经典、史实或法律条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观点或建议,带有谦逊和负责任的意味。其结构清晰地反映了"谨"的恭敬与"按"的考察两层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

“谨按”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作为引用论据或史实的开头语

  1. 基本含义
    在古籍或正式文书中,“谨按”常用于引用论据、史实或典章制度的开端,相当于“根据……记载”或“查考……条例”。例如:

    • 《魏书·源贺传》:“怀乃奏曰:‘谨按条制:逃吏不在赦限。’”
    • 宋代徐度《却扫编》卷上:“忠宣复对曰:‘谨按国朝典故,天禧中,宰臣王旦元是太保、平章事。’”()
  2. 使用场景
    多见于古代奏章、史书或学术考据,强调对权威文献的严谨援引。


二、表示“紧握在手”或“谨慎遵循”

  1. 引申含义
    部分文献中,“谨按”可解释为“紧握在手”,如明代戏曲《节侠记·忧国》:“麟符谨按观机变,鸞舆反正从人愿”()。
    现代语境中,可能被理解为“谨慎遵循规定行事”(),例如:“谨按章程办理,不敢有丝毫疏忽。”

  2. 注意事项

    • 语义差异:“紧握在手”的用法较为罕见,多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谨慎遵循”的现代解释可能与原义存在偏差,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谨按”的核心含义是引用文献或条例时的严谨表述,属古代公文常用语。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7、8的详细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把鼻白布搀假吃空锤炉捣气荅沓丁夜滴羞笃速对隙仿习圪溜嘴谷泉黑耀石溷渎祸魁健夫建生警设金鼓控拢亏得滥恶羸师廉芒僚故李膺客论究名符其实慕尼黑闹动内耗啮檗吞针惄然配乐偏窳破琴谦称跄捍愆时奇验婍嬟曲庇皵皲肉头睿质沙锣绳床土锉圣诞老人神应申张筮卜添置屠钓推杯頽垣废井脱气围裹乌角带辛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