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文券的意思、文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文券的解釋

(1).文契,契約。《隋書·食貨志》:“ 晉 自過 江 ,凡貨賣奴婢馬牛田宅,有文券。”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謝惠國坐亡》:“於是區處家事,凡他人負欠文券,一切焚之。”《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 莫翁 看 寄兒 模樣老實,也自歡喜,情願僱傭,叫他寫下文券。” 清 李漁 《奈何天·醉卺》:“且喜銀子俱已上鞘,夫馬俱已點齊,已曾告過主人,把一應帳目文券,交與兄弟 闕義 掌管。”

(2).公文案卷。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九:“生 羌 歸附者百餘帳,納所得 元昊 文券袍帶,無復貳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文券”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主要應用于古代文獻和契約文書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1. 文契、契約(核心含義)
    指書面形式的合同或協議,用于證明交易、借貸等法律行為。例如《隋書·食貨志》記載,晉代買賣奴婢、田宅需立文券。明清小說如《二刻拍案驚奇》中也多次提到籤訂文券的場景。

  2. 公文案卷
    指官方文件或行政文書。如宋代司馬光《涑水記聞》提到“元昊文券袍帶”,即指西夏的官方文件。


曆史用例


補充說明


“文券”在古代兼具法律憑證和行政文書的雙重功能,核心含義聚焦于書面契約。具體釋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境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文券》的意思

《文券》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以文書形式發表的憑證或證明文件。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文券》這個詞的部首是“文”(wen2),它的總筆畫數是11。

來源

《文券》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使用文書或券證來作為憑證和證明。後來,逐漸形成了“文券”這個詞。

繁體

《文券》的繁體形式為「文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漢字的寫法經曆過多次演變。關于《文券》這個詞的古時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需要參考古代文獻和研究。

例句

1. 他收到了一份重要的文券,證明他是該公司的合法擁有者。

2. 這份文券可以用來證明你在學校的注冊信息。

組詞

1. 文書

2. 券證

3. 文獻

4. 文化

5. 文明

近義詞

憑證、證明、證書、條款、文件

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