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 劉向 《新序·雜事四》載: 梁 與 楚 的邊亭皆種瓜。 楚 亭人妒恨 梁 人的瓜長得好,夜往毀之。 梁 縣令 宋就 制止了 梁 人的報複,并派人幫助 楚 人灌瓜,使 楚 瓜日美。 楚王 以重金相謝,與 梁 交好。後因以“澆瓜之惠”比喻以德報怨,不因小事而引起紛争。《晉書·苻堅載記上》:“昔 荊 吳 之戰,事興蠶婦;澆瓜之惠, 梁 宋 息兵。”
“澆瓜之惠”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源自漢代劉向《新序·雜事四》。故事中,梁國與楚國的邊亭均種瓜,楚人因嫉妒梁瓜長勢好,夜間毀壞梁瓜。梁縣令宋就不僅阻止梁人報複,還派人暗中幫助楚人澆灌瓜田,最終使楚瓜也長勢喜人。楚王得知後重謝梁國,兩國因此交好。
比喻以德報怨,通過善意行動化解矛盾,而非因小事引發争端。核心在于展現寬容和智慧,用仁惠之舉平息沖突。
需注意的是,個别資料(如)将其解釋為“表面給予好處,實則謀利”,但這一說法與主流權威文獻的釋義相悖。建議以經典出處及高權威性來源的解讀為準。
此成語在現代仍具教育意義,常用于強調人際交往或國際關系中“化幹戈為玉帛”的智慧。
《澆瓜之惠》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給瓜澆水的好處”。澆瓜即為給瓜澆水的意思,之惠表示好處、益處。
澆瓜之惠的部首拆分為:“氵”、“瓜”,部首分别是水部和瓜部。根據筆畫,”澆瓜之惠“的筆畫分别為:7、8、4、3。
《澆瓜之惠》并非古代詞語,它是一個現代詞語,起源于中國的農耕文化。繁體字的寫法為「澆瓜之惠」。
因為《澆瓜之惠》是一個現代詞語,所以并沒有古代的漢字寫法。
1. 母親每天都會給花園裡的瓜澆水,這就是澆瓜之惠。
2. 農民用心澆灌着瓜苗,期待着澆瓜之惠帶來的豐收。
1. 澆灌:給植物澆水。 2. 澆水:向植物注入水分。 3. 瓜果:指各種瓜和果實。
無澆水之利、滋潤。
幹旱、缺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