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志的意思、獨志的詳細解釋
獨志的解釋
獨特的志向。《莊子·天地》:“大聖之治天下也,搖蕩民心,使之成教易俗,舉滅其賊心而皆進其獨志,若性之自為,而民不知其所由然。” 宋 葉適 《陳同甫抱膝齋》詩之二:“匹夫負獨志,經史考離合。”
詞語分解
- 獨的解釋 獨 (獨) ú 單一,隻有一個:獨唱。獨立。獨霸。 * 。獨創。獨特。獨辟蹊徑(喻獨創新風格或新方法)。獨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銳,見解高超)。 老而無子:鳏寡孤獨。 難道,豈:“君獨不見夫趣(趨)市者乎?
- 志的解釋 志 ì 意向:志願。志氣。志趣(志向和興趣)。志士(有堅決意志和高尚節操的人)。志學。 記,記在心裡: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記號:标志。 記載的文字:雜志。志怪(記載怪異的事)。 稱輕重,量長短、多
網絡擴展解釋
“獨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古典文獻及現代解釋綜合理解:
1.基本含義
“獨志”指獨特的志向,強調個體在思想或行動上的獨立性。它由“獨立”和“志願”構成,既包含獨立思考、不受外界幹擾的意志,也包含通過自身努力實現目标的決心。
2.古典文獻出處
- 《莊子·天地》中記載:“大聖之治天下也……舉滅其賊心而皆進其獨志”,指聖人治理天下時引導民衆摒棄雜念,專注于自身獨特的志向。
- 宋代葉適在《陳同甫抱膝齋》詩中提到“匹夫負獨志,經史考離合”,以“獨志”形容個人堅守獨立志向的精神。
3.深層内涵
- 獨立性:強調不盲從他人,保持自我判斷與選擇。
- 内在驅動:目标源于個人意願,而非外界壓力或利益驅使。
- 實踐性:需通過行動實現志向,而非空想。
4.現代應用
多用于文學或哲學語境,形容堅守信念、追求獨特人生目标的人,如“他心懷獨志,畢生緻力于傳統文化保護”。
注:如需進一步了解古典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莊子》及葉適詩詞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獨志》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獨志(dú zhì)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個人的意願、志向或決心。它可以描述一個人在追求自己想要的事物時的獨立精神和堅定意志。
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
獨(dú)是由犬(犭)和白(癶)兩個部首組合而成,它總共有4個筆畫。而志(zhì)是由心(忄)和志(士)兩個部首組合而成,總共有7個筆畫。獨志一詞來源于中華傳統文化,以表達一個人獨立的追求和決心。
例句
他心懷獨志,一直以來都在追求自己的夢想。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獨立、志向、決心、個人、自主。
近義詞:意願、志向、決心、野心、抱負。
反義詞:順從、遵循、附和、順境、從衆。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