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獎勵犒賞。《宋史·職官志二》:“若朝廷軍期急速錢物金帶,以備激犒。”
(2).指用以激勵、慰勞将士的物資。《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舟約數百艘,有載糧往 濠州 者,有載激犒之 楚州 、 揚州 者,泝流牽挽,其勢甚速。”
"激犒"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用酒食、財物等激勵、慰勞。該詞多見于曆史文獻,尤其在描述軍隊或官方犒賞行為時使用。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義項及用法:
激勵與犒賞
"激" 意為激發、激勵;"犒" 指以酒食財物慰勞。合稱指通過物質獎勵鼓舞士氣或表彰功績。
例: 《宋史·兵志》載:"每歲寒食、端午、冬至,特頒激犒,以慰戍卒。"
特指軍隊賞賜
古代多用于軍事語境,指對戰功或戍邊将士的即時犒勞。
例: 《續資治通鑒》:"诏諸軍激犒,務令均洽,毋緻偏頗。"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為:"以酒食財物激勵慰勞。"
來源: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第7卷第128頁。
引用例證: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命有司激犒三軍,士氣百倍。"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
強調"激"含"激發振奮"之義,"犒"為"以牛酒宴饷軍士",合指物質激勵行為。
來源: 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年,第5卷第348頁。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釋義:"賞賜酒食財物以鼓勵士氣。"
來源: 商務印書館,2014年,第582頁。
《宋史·職官志》
"凡将士有功,即時激犒,遲則生怨。"
來源: 中華書局點校本《宋史》,1977年,卷167。
《金史·食貨志》
"邊戍艱苦,歲增激犒之費。"
來源: 中華書局點校本《金史》,1975年,卷48。
詞彙 | 側重 | 語境差異 |
---|---|---|
激犒 | 物質激勵 | 古語,含緊迫性 |
賞賜 | 廣義獎勵 | 通用,無特定對象 |
犒勞 | 慰勞付出 | 現代仍常用 |
"激犒"是古代漢語中表"以物質激勵慰勞"的複合詞,具有鮮明的曆史特征,其權威釋義需結合傳統辭書及曆史文獻互證。現代漢語中已被"犒勞""獎勵"等替代,但學術研究中仍需精準理解其原義。
“激犒”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含義
二、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描述上級對下屬的激勵行為,尤其在軍事或組織管理中,通過獎賞提升積極性。現代也可引申為團隊管理中精神與物質結合的激勵方式。
三、文獻例證
“激犒”是兼具激勵行動與具體物資的複合概念,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側重點。
按協謗端拌勻保定市編列車量鬥數沖郁踹街馬牀母穿漏淳意礎石都美鈎拿恨怨宏谟後楯荒笃速幻渺恝然加損吉光鳳羽緝緝劇曹苛濫可望兩輪靈官琳瓊壟種羊露鋒駱田髳茸冒幸美業名田皮棉迫近欺暗牆腰乾和竊議勸駕驅羊肉裡刺散畔商飙館哨位韶鮮盛農神魂飛越舒齊束崖天菑挑幺挑六通歡瓦礫蚊蝱握機笑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