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本古諺“齎盜糧,借(或作藉)賊(或作寇)兵”。 清 夏燮 《中西紀事·天津新議續議》:“是國家正供之入,適足為齎糧藉寇之資。”參見“ 齎盜糧 ”。
“赍糧藉寇”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ī liáng jiè kòu,具體解釋如下:
“赍糧藉寇”強調因錯誤決策或行為導緻資源、優勢被敵方利用,警示人們審慎行事,避免間接助長惡勢力。其核心在于批判目光短淺或損己利敵的舉動。
《赍糧藉寇》是一個成語,意為通過供養敵寇來掩飾真實意圖或圖謀私利。該成語中的“赍”是動詞,意為供給;“糧”指食物;“藉”是借助、利用的意思;“寇”則是指敵寇。因此,整個成語的意思就是借敵人之手來謀取私利。
《赍糧藉寇》這個成語的部首拆分如下:
赍 - 走,走之;糧 - 米;藉 - 艹,借,蔽之;寇 - 宀,寇,掠財之人。
根據部首拆分,可以看出《赍糧藉寇》這個成語是由4個漢字組成的。
《赍糧藉寇》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酷吏列傳》中。在李時中的《世說新語·言語》中也有記載。
繁體字為《輯糧藉寇》。
古時候,《赍糧藉寇》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基本意思和用法并沒有改變。
他以年老體弱的形象作為掩護,卻打着“公益”旗號赍糧藉寇,謀取個人利益。
- 赍送:供給、提供。
- 藉口:借口、托辭。
- 寇訛:作惡、作奸犯科。
與《赍糧藉寇》意思相近的成語有:
- 借刀殺人:指借助他人之手來殺害某人。
- 以夷制夷:指用敵人的方法來對付敵人。
與《赍糧藉寇》意思相反的成語有:
- 班門弄斧:形容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
- 自食其果:指受到自己行為的惡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