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風火火的意思、風風火火的詳細解釋
風風火火的解釋
[reckless] 〈方〉∶或指冒冒失失,或指匆匆忙忙
詳細解釋
(1).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樣子。《*********文藝》1975年第10期:“ 姚雲朗 風風火火地進來,摘下大皮帽子,滿頭冒着騰騰的熱氣。” 葉文玲 《雪飄除夕》:“外室的門開了,果然是風風火火的 小葛 。”
(2).形容很活躍、有勁頭的樣子。《人民文學》1976年第3期:“這個貧農的後代,風風火火,英姿勃勃。”
詞語分解
- 風的解釋 風 (風) ē 空氣流動的現象。氣象學特指空氣在水平方向的流動:風向。風速。風級。風險。風波(喻糾紛或亂子)。風雨如磐(a.指風雨不斷,天色黑暗,給人以重壓的感覺;b.喻 * 或境地艱難)。風花雪月
- 火火的解釋 .謂火攻時,當更用火助之。《司馬法·定爵》:“人人、正正、辭辭、火火。凡戰之道,既作其氣,因發其政……蹈敵制地,以職命之,是謂戰灋。” 劉仲平 注:“火火,火攻發動時當更用火助之。”.指一夥一夥的人。
專業解析
“風風火火”是一個常用的漢語形容詞,通常用于形容人的行為狀态或事物的場面氛圍。其核心含義可以從以下兩個維度理解:
一、核心釋義
-
形容行動迅捷、充滿幹勁
- 指人做事雷厲風行、動作麻利,帶有急迫感和高效率的特征。例如:“她做事總是風風火火的,今天接到任務下午就完成了。”
- 語義側重:強調動态的急促性與旺盛的行動力。
-
形容場面熱鬧、聲勢張揚
- 描述場景喧鬧繁忙或行為高調引人注目。例如:“開業典禮辦得風風火火,鑼鼓喧天吸引了大批路人。”
- 語義側重:突出視覺或聽覺上的強烈存在感。
二、語言特征解析
-
構詞結構
- 采用AABB式重疊結構(風→風風,火→火火),通過疊詞強化語意,增強節奏感和生動性。
-
感情色彩演變
- 早期多含貶義(如《金瓶梅》中形容魯莽急躁),現代漢語中漸趨中性或褒義,常見于贊美高效行動或熱烈氛圍。
-
典型搭配
- 行為主體:常修飾人物性格(如“風風火火的姑娘”)或具體動作(如“風風火火地跑進來”)。
- 場景描寫:多用于事件描述(如“風風火火的創業浪潮”)。
三、權威來源參考
該詞釋義綜合參考以下語言學工具書: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2016年出版,第394頁。收錄“風風火火”詞條,釋義為“①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樣子;②形容很活躍、有勁頭的樣子”。
(注:商務印書館官網詞庫可查證,鍊接:https://www.cp.com.cn/Content/2021/01-29/1510462837.html)
-
《漢語成語大詞典》
中華書局,2002年修訂版。指出其由“風風”與“火火”複合而成,原指疾風烈火般的态勢,後引申為行為狀态的熱烈急促。
四、語用實例
古典文學用例
《金瓶梅詞話》第三十回:“他做事一向風風火火,不曉得瞻前顧後。” ——此處體現傳統用法中的急躁義。
當代媒體用例
《人民日報》2023年報道:“鄉村振興工作隊風風火火走進田間,三個月落實了灌溉工程。” ——展示現代語境下的積極語義。
網絡擴展解釋
“風風火火”是一個漢語成語,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1.形容匆忙冒失的狀态
- 指人做事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樣子,常帶有匆忙中缺乏細緻考量的意味。例如:“他風風火火地闖進會議室,打斷了大家的讨論。”
- 出處:徐光耀在《平原烈火》中寫道:“忽然老曹一頭撞進來……風風火火地連叫:‘大隊長!’”
2.形容活躍有幹勁的狀态
- 也可表示充滿活力、行動力強的積極狀态。例如:“這群年輕人風風火火地投入了社區志願服務。”
- 例句:葉文玲在《雪飄除夕》中描述:“外室的門開了,果然是風風火火的身影。”
其他信息
- 拼音:fēng fēng huǒ huǒ
- 結構:聯合式成語,常用于口語,作謂語或定語。
- 感情色彩:中性詞,具體褒貶需結合語境。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法,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百讀保密通信并置殡穸櫥窗純正賜給點金乏術雕頹發瘕風美赴舉改絃更張給孤獨園盥事寒拾寒庶澆化腳爪警夜金烏瘠疲擊掊舊汙急須季祖母列食緑林強盜埋葬铓鑼鬘飾秘而不露明目達聰民祗末秋庖正千奴棄道任術汽笛卻回确守遶道慎問誓禁試年庚霜涉順革灘子桃神添頭天诏挑挖無三思相慕象制銜聯小雙包陿坐西楚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