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與籌算。六藝中六書九數之學。《禮記·内則》:“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計。”《漢書·食貨志上》:“八歲入小學,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南史·後妃傳下·陳武宣章皇後》:“後善書計,能誦《詩》及《楚辭》。”
"書計"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四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構成 由"書"(文字書寫)和"計"(籌算統計)組成,合指文字與算術的學問體系,屬于中國古代基礎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曆史源流
三、具體内涵 包含兩大知識體系:
四、應用場景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教育制度時仍具重要參考價值。如需具體古籍案例,可查看網頁引用的《禮記》《漢書》等原始文獻。
《書計》是一個有着豐富曆史背景的詞語,它指的是用來記錄賬目、計算等的書冊。
《書計》的拆分結果為:
部首:書、言
筆畫數量:19畫
《書計》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是由古代漢字演變而來的。在古代,人們使用筆墨紙硯進行文字記錄和計算,而《書計》便是當時用來記錄賬目和計算的書籍。
《書計》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書計」。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差異。《書計》在古代常用的寫法為「書計」,其中「書」字在古代的寫法形狀與現代略有不同,而「計」保持了較為一緻的形态。
1. 他專心地翻開《書計》,開始記錄每一筆賬目。
2. 這本《書計》保存了幾代人的財務記錄。
3. 我将在明天把這本舊《書計》整理一下。
1. 筆記:記錄和筆記本。
2. 計算:進行數學計算。
3. 賬本:登記收入和支出的賬目本。
賬本、簿記、分類帳
忘記、遺忘、丢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