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書計的意思、書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書計的解釋

文字與籌算。六藝中六書九數之學。《禮記·内則》:“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計。”《漢書·食貨志上》:“八歲入小學,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南史·後妃傳下·陳武宣章皇後》:“後善書計,能誦《詩》及《楚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書計”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深度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古代職官制度、文化功能三方面解析:

一、字源釋義 “書”本義為書寫動作,《說文解字》釋作“箸也”,指用筆記錄言語《說文解字》卷三聿部)。段玉裁注:“書者,如也。如其事物之狀也。”強調其記錄客觀事物的功能《說文解字注》)。“計”原指計算,《周禮·天官》載“歲終則令群吏緻事”,鄭玄注:“計,算也”,特指統計核算《周禮注疏》)。

二、職官制度中的實踐 在秦漢行政體系中,“書計”是基層官吏的核心技能。《漢書·藝文志》載:“漢興,蕭何草律,著其法曰: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為史”,其中“諷書”即包含文書撰寫與賬目計算能力《漢書》卷三十)。《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更明确規定官吏需“書計毋誤”,将文書準确性與統計精确性列為考核标準《雲夢秦簡研究》)。

三、文化傳承功能 作為知識傳播載體,《周禮·地官》記載“保氏掌谏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其中“六書”“九數”即包含書計技能《周禮正義》)。清代王引之在《經義述聞》中指出:“古者書計并稱,蓋文籍與數術皆治事之本”,揭示其作為古代社會治理的雙重技術支撐《經義述聞》卷七)。

網絡擴展解釋

"書計"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四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構成 由"書"(文字書寫)和"計"(籌算統計)組成,合指文字與算術的學問體系,屬于中國古代基礎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曆史源流

  1. 最早見于《禮記·内則》:"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計",說明周代貴族子弟十歲開始系統學習。
  2. 《漢書·食貨志》記載:"八歲入小學,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可見漢代已納入蒙學必修課程。

三、具體内涵 包含兩大知識體系:

四、應用場景

  1. 基礎教育:如《南史》載陳朝章皇後"善書計",說明貴族女子也需掌握
  2. 政務管理:培養官吏處理文書和賦稅計算能力
  3. 文化傳承:唐代科舉明算科的前身知識體系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教育制度時仍具重要參考價值。如需具體古籍案例,可查看網頁引用的《禮記》《漢書》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際班錫布被瓦器補弊廠家巉然杈子糞誠莊叢巧錯勝地邊饙飯逢占黃宮徽婳回路攪害狡黠雞鳴候旦緊屯屯九老巨夫咀徵含商連纏兩頭三面林苑龍屈蛇伸隴陰免解舉人靡侈默記木聖闑内霶飙佩飾輕饒素放傾墜七破八補權書卻行鵲盞柔瑩沙橘深察聲飲石幢逝殂霜妃四分素滻素珠桃棓停工庭障桐偶人土糞相約小絹小息蕭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