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計處的意思、計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計處的解釋

(1).打算,安排。 元 施惠 《幽閨記·亡命全忠》:“無計可奈,隻得逃難他方,再作計處。” 明 王守仁 《再請疏通鹽法疏》:“若不早行計處,必緻有誤軍機。” 明 海瑞 《興革條例·戶屬·查虛稅》:“其賠代雖多,而圖戶稍殷實者,本圖裡遞人戶自計處賠納。”

(2).謂大計考績予以處分。《明史·選舉志三》:“ 明 初行之,相沿不廢,謂之大計。計處者,不復敍用,定為永制。”《清史稿·選舉志六》:“﹝ 順治 ﹞四年,定大計三年一舉,計處官不許還職。” 清 劉銮 《五石瓠·範文炗》:“ 範文炗 詩及草書有高緻,官南部,以不謹計處,有《不謹》絶句三十七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計處”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主要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1. 打算、安排
    指對事務的籌劃或處理方式。例如:

    • 元·施惠《幽閨記》提到“再作計處”,意為重新謀劃;
    • 明代王守仁在奏疏中寫道“早行計處”,強調及時安排軍務;
    • 海瑞的《興革條例》中“自計處賠納”,指自主籌劃稅款繳納。
  2. 考績處分
    特指明代官員考核制度中的懲處措施。據《明史·選舉志》記載,官員若在“大計”(三年一度的考績)中被評定不合格,則稱為“計處”,且永不叙用。

補充說明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特定曆史語境,現代漢語中已罕見。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或制度背景,可參考《明史》《幽閨記》等原始資料,或上述搜索結果中的引文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計處的意思

計處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計算、測算、推算"。

拆分部首和筆畫

計處拆分為兩個部首:讠和禾。其中,讠表示"言",禾表示"谷"。

計處的總筆畫數為10劃。

來源

計處一詞源自于古代漢語,形聲字,意為推算計算。

繁體

計處的繁體字為「計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計處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總體上,它的字形與現代漢字相似,隻是可能存在一些細微的變化。

例句

1. 老師用計處算法解答了這個難題。

2. 他通過計處分析,預測了未來的市場走勢。

組詞

1. 計算:進行數學或邏輯上的推算和計算。

2. 計謀:策劃、策略。

3. 處理:進行對事物的處理、處理方法。

近義詞

1. 運算:進行計算、求解。

2. 推算:通過已知數據猜測或推測未知數據。

3. 計算:進行數學運算或推理過程。

反義詞

1. 誤算:計算錯誤,結果不準确。

2. 手算:用手或心算進行簡單的計算。

3. 心算:通過心中進行推理和計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