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不動尊的意思、不動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不動尊的解釋

(1).佛教語。即 不動明王 。亦泛指佛菩薩。因其不為生死、煩惱所動,世間所尊,故稱。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五:“官局正門裡皆於中間用小木龕供佛,曰 不動尊佛 。” 宋 楊萬裡 《宿孔鎮觀雨中蛛絲》詩之三:“空中仰面卻飛身,寂似 毘耶 不動尊。”

(2).銀錢的俗稱。 宋 陶穀 《清異錄·人事》:“郎君家庫裡許多青銅,教做不動尊,可惜爛了。”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仇大娘》:“夜與弟共發之,石池盈丈,滿中皆不動尊也。” 何垠 注:“不動尊,白鏹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不動尊”一詞具有雙重含義,需結合佛教文化和古代俗語來理解:

一、佛教術語

  1. 本義指不動明王
    源自梵語Acalanatha,意為“不動尊”或“無動尊”,是密宗五大明王之首。其形象象征“慈悲心堅固不可動搖”(“不動”)與“智慧光明”(“明”),作為大日如來的教令輪身,主要職責是降伏惡魔、喚醒執迷衆生。

  2. 宗教地位
    在密教中被尊為“諸明王之王”,兼具護法與脅侍雙重身份,常見于護法神或經文中的忿怒相表現。

二、民間俗語

宋代起成為銀錢的隱稱,如陶穀《清異錄》記載“青銅教做不動尊”,蒲松齡《聊齋志異》亦用此指代窖藏銀錢,暗喻錢財穩固不流通的狀态。

三、引申含義

現代漢語中衍生出“保持冷靜、不露聲色”的比喻義,強調面對困境時的沉穩态度。


提示:如需了解不動明王具體形象或宗教儀軌,可查看(搜狗百科)及(神巴巴測試網)的詳細描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動尊(bù dòng zūn)這個詞的意思是指“靜止的尊貴”。它由兩個字組成,可以拆分成“不動”和“尊”兩個部分。 “不動”(bù dòng)是一個動詞短語,意思是“不移動”、“停留不動”。其中,“不”表示否定,“動”表示運動或移動。 “尊”(zūn)是一個名詞,意思是“尊貴”、“敬仰”。它是由“士”和“寸”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士”表示人,代表高尚的品質和道德修養;“寸”表示長度單位,用來表示尊者比普通人要高大。 《不動尊》一詞的來源并不十分明确,但一般認為它與佛教有關。在佛教文化中,尊貴、莊嚴和靜止都是重要的概念,而“不動尊”則是将這兩個概念結合起來,表示一種高貴、莊嚴且不易動搖的狀态。 這個詞也有繁體字的寫法,即“不動尊”。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通常會用更複雜的結構來書寫。例如,它的繁體寫法“不動尊”在古代的楷書中可能會有更多的筆畫和技巧。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舉止莊重,宛如一尊不動尊貴的王者。 與“不動尊”相關的詞語有很多,例如“靜止”、“安甯”、“莊嚴”、“莊重”等。 而與“不動尊”相反的詞語可以是“活潑”、“動态”、“普通”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再來問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