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屆止的意思、屆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屆止的解釋

停留,止息。 南朝 梁 劉勰 《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又東巖盤鬱,千裡聯嶂,有石牛屆止,至自 始豐 ,因其蹄涔,遂啟東道。” 宋 程大昌 《考古編·外國地理書難信》:“ 奘 以 貞觀 三年往,至十九年回,其間以年計日,當得五千餘日而已。三分其日之一,以為屆止詢訪之日,則其在行者不過十年。”一本作“ 居止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屆止"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中并非獨立收錄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構詞法分析:

一、字義解析

  1. 屆:本義指"到達"(如"屆時光臨"),引申為"次、期"(如"上屆會議"),或表示時間界限(如"屆滿")。
  2. 止:核心義為"停止"(如"終止"),亦含"截止"之意(如"報名截止")。

二、組合語義推斷

"屆止"可理解為"到達停止點" 或"截止至某一期限" ,與"截止" 語義高度重合。例如:"報名屆止日期"即指報名截止日期。該詞屬文言殘留用法,現代漢語規範表達推薦使用"截止"(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收錄詞條)。

三、權威建議

語言研究機構如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明确指出:非規範合成詞需以權威詞典為準。當前《現代漢語詞典》《新華詞典》均未收錄"屆止",建議優先采用"截止" 或"截至"(後者含"包含截止點"之意)。

注:因未檢索到直接引用該詞條的權威詞典線上版,本文釋義依據《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構詞規則及語義學分析推導,建議以規範詞"截止"替代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屆止”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使用場景主要見于曆史文獻,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根據搜索結果中的信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屆止意為停留、止息,表示人或事物到達某處後暫時不再移動或發展。該詞由“屆”(到達、結束)與“止”(停止)組合而成,強調動作的終止狀态。

二、古籍例證

  1. 南朝梁代劉勰的碑文中提到:“有石牛屆止,至自始豐”,描述石牛停留于某地。
  2. 宋代程大昌在《考古編》中記載:“奘以貞觀三年往,至十九年回……三分其日之一,以為屆止詢訪之日”,指玄奘行程中的停留時段。

三、字形與詞源分析

四、現代使用提示

“屆止”在現代漢語中幾乎不再使用,僅在研究古籍或特定曆史語境中出現。需注意古籍中可能存在異文,例如《考古編》中“屆止”或作“居止”。

參考資料

主要綜合(南朝文獻)、3(字形演變)、4(古籍引證)、5(說文解字)、10(漢典釋義)等。

别人正在浏覽...

百工疤瘌補習層出不窮長名畜疫打差大敵大專院校颠頤雕花跕躧定識東戶度規遁天妄行鵝包奉答工绮共允光大古風含筆和而不同火燼胡吢呼冤儉乏兼心警切驚寤靠讬儈驵老滿兒勞薪老稚靈素留中渺冥螟蟲南海神瑙魯憑愚潑煩前郤前置啟明師學說經酸心素鯉唐昌觀剔發屯田唾玉偉抱無素物性污真相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