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衣裳過河。 唐 李白 《瑩禅師房觀山海圖》詩:“如登 赤城 裡,揭涉滄洲畔。” 宋 郭彖 《睽車志》卷四:“行入一大林,有溪限其前,水石清淺。衆皆揭涉,得一徑,入大山谷間。”
“揭涉”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指提起衣裳過河的行為。具體解釋如下:
揭(jiē):
本義為“提起衣裳”,如《漢典》解釋“揭衣涉水”即提起衣服過水。
延伸含義包括高舉、顯露(如揭曉)等。
涉(shè):
指“徒步渡水”,《說文解字》載:“涉,徒行濿水也”,即不借助舟船直接步行過河。
“揭涉”組合後,字面意為提起下裳以方便蹚水過河,常見于古代詩文描寫行路場景。例如:
多用于古典文學或曆史文獻中,描述古人跋山涉水的具體動作,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若需近義詞,可用“跋涉”“涉水”等替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揭”“涉”的衍生含義或相關典故,可參考《漢典》等權威字源解析。
「揭涉」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揭開、暴露。該詞的部首為「扌」(手),筆畫為16畫。
「揭涉」一詞的來源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認為,「揭涉」來自于古代民間語言,意為揭開、暴露,用于形容揭露真相的行為。
另一種說法認為,「揭涉」是一個自造詞,是由借音字「捷」與借意字「涉」組合而成。
「揭涉」的繁體字為「揭涉」。
在古代,「揭涉」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仍保持了「扌」和「涉」的形态。
1. 這篇文章揭涉了一個黑幕。
2. 她毫不畏懼地揭涉了公司内部的腐敗行為。
3. 探員揭涉了案件的真相,将兇手繩之以法。
揭幕、揭示、揭露、揭發、揭批、揭穿。
揭示、揭露、揭發、揭穿。
隱瞞、掩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