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黜惡的意思、黜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黜惡的解釋

貶斥 * 。 唐 陸贽 《優恤畿内百姓并除十縣令诏》:“彰善黜惡,期於必行,凡百君子,各宜自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黜惡"是漢語中具有訓誡功能的複合詞,由"黜"與"惡"二字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黜"本義為罷免、貶退,如《尚書·舜典》"三考,黜陟幽明"中的用法;"惡"指不良行為或品性,如《論語·顔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的釋義。二字組合後,"黜惡"特指對惡劣行徑的摒棄與懲戒,《古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斥退邪惡,彰顯正義"的治理行為。

該詞常見于古代政論典籍,《資治通鑒》中"明主黜惡揚善,則國昌民安"的記載,體現了其在社會治理中的核心價值。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學術論著及政論文體,如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著的《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仍将其收錄為規範詞條。

在構詞法層面,"黜惡"屬于并列式複合動詞,二字在語義上形成互補強化關系。這種構詞方式常見于先秦典籍,如"賞善罰惡""除暴安良"等同類結構,反映出漢語詞彙通過二元對立表達價值判斷的特點。北京大學中文系《古代漢語通論》指出,此類詞語承載着中華文化中"懲惡揚善"的倫理觀。

網絡擴展解釋

“黜惡”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chù è,其核心含義為貶斥邪惡。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用法

三、應用場景

  1. 政治領域:指清除腐敗官員或不良政策,如“進用賢良,退去貪懦”。
  2. 道德倫理:用于批判邪惡思想或行為,如“黜惡揚善”的社會倡導。

四、近義與反義


“黜惡”強調通過貶斥、廢除等手段消除邪惡,兼具政治治理與道德教化的雙重意義。其用法多與“彰善”并列,體現傳統文化中善惡分明的價值觀。

别人正在浏覽...

跋剌寶迹蹦套并疊兵書屏退不移陰長生牌饞脂琛冊晨星窗帷催化登封草恩山義海芙蓉樓公父躬率官情好看錢環生繭栗角踐約節束節孝祠谲謀軍門空忘類造烈然流離颠沛隆興寺芒刺沒撩沒亂棉連廟食穆蔔釀甕紐絆瓯蔔旁礴屏圍疲曳青陸勸善黜惡森植傷筋動骨蛇蠍為心疏剌剌四離四絕讨厭鬼讨治條支痛咽窩穣舞館午橋莊襄陽炮仙籙遐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