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市井,裡巷。 唐 樊宗師 《绛守居園池記》:“近樓臺井閭點畫察。” 趙仁舉 注:“近則樓臺井邑點畫之間皆可察見。”
(2).村落。《唐書·杜牧傳》:“井閭阡陌,倉廪財賦,果自治乎?”《宋史·薛向傳》:“吏持斧四出伐木,無問井閭丘隴,民不敢訴。”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十二:“嘗登所謂北渚之址,則羣峰屹然,列于祠上,城郭井閭,皆在其下。”
(3).故裡;鄰裡。 宋 梅堯臣 《上馬和公議》詩:“井閭已是經時隔,親舊全如遠别來。” 清 鈕琇 《觚賸續編·總戎佳論》:“嚮者捐親戚,背井閭,藐是一身,遠遊萬裡。”《清史稿·禮志三》:“民間報賽,亦借蠟祭聯歡井閭。”
“井闾”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如、、、)可歸納為:
市井、裡巷
指城市中的街巷或居民聚居區。例如唐代樊宗師在《绛守居園池記》中描述:“近樓臺井閭點畫察”,趙仁舉注解為“近則樓臺井邑點畫之間皆可察見”,說明從高處俯瞰市井布局清晰可見。
村落
表示鄉村聚居地。如《唐書·杜牧傳》提到:“井閭阡陌,倉廪財賦,果自治乎?”《宋史·薛向傳》也記載:“吏持斧四出伐木,無問井閭丘隴,民不敢訴”,均以“井闾”代指村落。
故裡、鄰裡
引申為故鄉或同鄉關系。宋代梅堯臣在《上馬和公議》詩中寫道:“井閭已是經時隔,親舊全如遠别來”,清代鈕琇的《觚賸續編》亦用“背井閭”表達遠離故土之意。
補充說明:
如需查看完整例句或出處,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漢典等來源。
《井闾》這個詞是中文詞彙,意思是指古代城市中的井和巷道。
《井闾》的拆分部首是井(一),闾(門),分别由1筆和8筆組成。
《井闾》一詞源自于古代的都城建制。井指城中供民衆取水的井,闾指城市中的巷道,即街道或胡同。
《井闾》的繁體字為「井閭」。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井闾》可以寫作「井閏」。這種寫法在古代記錄和文獻中較為常見。
1. 城市中的井闾是民衆的日常生活必需品。
2. 這座古城依然保留着古代城市井闾的風貌。
井木(指井旁的樹木),井泉(指井中的泉水),闾巷(指城市的巷道),闾裡(指巷裡的居民)。
井巷、井門、井筒。
廣場、大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