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介爵的意思、介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介爵的解釋

古代酒器名。供輔賓者飲用。《禮記·少儀》:“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 鄭玄 注:“三爵皆飲爵也。介,賓之輔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介爵”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與禮儀中的酒器相關。根據多個權威來源的考證,該詞可作如下解釋:

核心釋義
古代酒器名,專供輔賓者(即輔助賓客的隨從人員)在禮儀場合飲用。這一用法最早見于《禮記·少儀》,原文記載:“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 東漢經學家鄭玄注解說:“三爵皆飲爵也。介,賓之輔也。”

詞義構成

延伸背景
在周代禮儀中,介爵與主賓使用的酢爵、僎爵并列,體現了古代分等級使用禮器的制度。這類酒器的使用規則,反映了先秦時期對賓主身份差異和禮儀秩序的重視。

如需進一步了解《禮記》中相關禮儀制度的完整記載,建議查閱權威古籍注本或禮學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介爵

介爵是一個中文詞彙,它可以指代封建時代中國官制中的一種爵位。它由“介”和“爵”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介的部首是人字旁,它的拼音是"jie4",在漢字中的筆畫數是4。

爵的部首是父字旁,它的拼音是"jue2",在漢字中的筆畫數是10。

來源

“介爵”一詞最初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官制。在古代中國,爵位是一種表彰功績的封賞,擁有爵位的人可以享有特權和尊貴的地位。而“介爵”則是指授予爵位和封賞的儀式。

繁體

繁體字“介爵”寫作「介爵」,沒有太大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介爵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介的古文寫法為「堺」,而爵的古文寫法為「爝」。

例句

1. 那位功勳卓著的将軍将會被封為介爵,享受國家的特殊待遇。

2. 皇帝親自為功勳卓著的文人頒發了一份介爵的賜诏。

組詞

1. 介胄(指獲得官職的士兵)

2. 介甫(古代官名,職務相當于宰相)

3. 介馬(指封賞給官員的馬)

近義詞

1. 封爵

2. 封賞

3. 賞爵

反義詞

1. 罷爵

2. 削爵

3. 解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