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介爵的意思、介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介爵的解释

古代酒器名。供辅宾者饮用。《礼记·少仪》:“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 郑玄 注:“三爵皆饮爵也。介,宾之辅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介爵”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与礼仪中的酒器相关。根据多个权威来源的考证,该词可作如下解释:

核心释义
古代酒器名,专供辅宾者(即辅助宾客的随从人员)在礼仪场合饮用。这一用法最早见于《礼记·少仪》,原文记载:“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 东汉经学家郑玄注解说:“三爵皆饮爵也。介,宾之辅也。”

词义构成

延伸背景
在周代礼仪中,介爵与主宾使用的酢爵、僎爵并列,体现了古代分等级使用礼器的制度。这类酒器的使用规则,反映了先秦时期对宾主身份差异和礼仪秩序的重视。

如需进一步了解《礼记》中相关礼仪制度的完整记载,建议查阅权威古籍注本或礼学专著。

网络扩展解释二

介爵

介爵是一个中文词汇,它可以指代封建时代中国官制中的一种爵位。它由“介”和“爵”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介的部首是人字旁,它的拼音是"jie4",在汉字中的笔画数是4。

爵的部首是父字旁,它的拼音是"jue2",在汉字中的笔画数是10。

来源

“介爵”一词最初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官制。在古代中国,爵位是一种表彰功绩的封赏,拥有爵位的人可以享有特权和尊贵的地位。而“介爵”则是指授予爵位和封赏的仪式。

繁体

繁体字“介爵”写作「介爵」,没有太大差异。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介爵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例如,介的古文写法为「堺」,而爵的古文写法为「爝」。

例句

1. 那位功勋卓著的将军将会被封为介爵,享受国家的特殊待遇。

2. 皇帝亲自为功勋卓著的文人颁发了一份介爵的赐诏。

组词

1. 介胄(指获得官职的士兵)

2. 介甫(古代官名,职务相当于宰相)

3. 介马(指封赏给官员的马)

近义词

1. 封爵

2. 封赏

3. 赏爵

反义词

1. 罢爵

2. 削爵

3. 解爵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