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秘籍。難見之書。《後漢書·班固傳上》:“啟發篇章,校理祕文。” 李賢 注:“祕文,祕書也。《孝經·鉤命決》曰:‘ 丘 掇祕文’也。” 宋 李上交 《近事會元》卷二:“ 後漢 延熹 二年始置監屬大常寺掌禁中圖書祕文,後併入中書。”
(2).指言符箓瑞應之緯書。 漢 王充 《論衡·實知》:“讖書祕文,遠見未然,空虛暗昧,豫睹未有。”
“秘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秘籍或罕見文獻
指難以獲取或罕見的書籍,尤其指古代珍貴、稀有的典籍。例如《後漢書·班固傳》中提到的“校理祕文”,即指整理秘藏文獻。這類文獻可能涉及曆史、文化或學術内容,因保存或流傳方式特殊而鮮為人知。
神秘緯書與符箓
特指與符箓、瑞應相關的緯書(漢代以神學附會儒家經義的書)。例如漢代文獻中将九尾狐視為吉祥征兆的描述,即屬于此類秘文。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後漢書》《孝經·鉤命決》等古籍,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辭書。
秘文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含了秘和文兩個字。秘文的意思指的是以秘密的方式寫成的文字或符號。
秘字的部首是示字旁,總筆畫數為10;文字的部首是文字旁,總筆畫數為4。
秘文一詞源于古代中國,最早出現于《周禮·春官·大師》一書中。秘文一詞在繁體中的寫法為祕文。
在古代,秘字的寫法有時會用另外一個字“冖”替代其上部分的兩點,形成甲骨文或金文。文字的古代寫法與現代相似,但書寫形狀可能略有差異。
1. 他專注地研究着古代秘文,試圖解開其中的奧秘。
2. 傳說中的秘文具有神秘的力量,隻有得到掌握者才能理解其真正含義。
秘文相關的組詞有:秘密、文字、解讀、密函、暗語等。
近義詞:密文、秘笈、隱蔽文字
反義詞:公開文字、公文、明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