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克害的意思、克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克害的解釋

亦作“尅害”。猶殘害。 唐 沉亞之 《上九江鄭使君書》:“ 喬 死於讒, 陳 死於枉,皆由 武三思 嫉怒於一時之情,緻力尅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克害”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一、基本釋義

“克害”亦寫作“尅害”,意為殘害、傷害,指通過壓制或暴力手段使他人或事物受損。例如唐代沈亞之在《上九江鄭使君書》中提到,武三思因一時嫉恨而“緻力尅害”,導緻他人被害。

二、出處與用法

  1. 文獻來源
    最早見于唐代沈亞之的《上九江鄭使君書》:“喬死于讒,陳死于枉,皆由武三思嫉怒于一時之情,緻力尅害。”
    此處“尅害”指因私憤而殘害他人,帶有明顯貶義。

  2. 語義關聯
    與“刻害”相近,均含“刻意傷害”之意。多用于描述權力鬥争、人際關系中的惡意行為。

三、現代適用性

該詞屬古漢語用法,現代漢語中已罕見,常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語境(如命理學中的“五行相克”)。使用時需結合語境,避免與現代詞彙混淆。例如:“命理中的‘克害’指屬性相沖,而非實際傷害。”

四、參考資料

更多用例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唐代文學作品。以上釋義綜合自權威古籍注釋及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克害

克害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彙,其中,“克”和“害”分别為拆分部首和筆畫。

“克”的拆分部首是“兒”,總共有七筆畫;而“害”的拆分部首是“宀”,總共有宀四筆畫。

“克害”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其中,“克”意為戰勝、克制,而“害”則表示傷害、害處。

在繁體字中,“克害”仍然保留原字形,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克”字的寫法為一橫,中間豎折,稱為“克底”,再畫一個斜扛,表示一種剛強有力的形象。而“害”字的寫法則類似于現代的扁字形,上面加上“宀”,象征屋頂。

以下是一些關于“克害”的例句:

1. 我們應該努力克害自己的懶惰習慣,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2. 環境污染對人類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克害。

3. 這種草藥可以克害細菌感染。

除了“克害”之外,還有一些近義詞和反義詞可以進行比較:

1. 近義詞:戰勝、壓制。

2. 反義詞:容忍、保護。

通過使用這些詞彙,可以豐富文章的内容,增強表達的準确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