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傲達的意思、傲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傲達的解釋

指輕視禮法、追求曠達的作風。《世說新語·雅量》“ 王子猷 、 子敬 曾俱坐一室上” 劉孝标 注引《中興書》:“ 徽之 , 羲之 第五子,卓犖不羈,欲為傲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傲達(ào dá)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罕用于現代漢語,其核心含義指因地位顯達或才能出衆而表現出驕傲自負的态度。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其詳細釋義及來源依據:


一、基本釋義

  1. 因顯貴而驕傲

    指人因身居高位、聲名顯赫或事業通達後産生傲慢心态。

    單字拆解:

    • 傲:意為“驕傲、輕慢”,如《說文解字》釋“傲”為“倨也”,指居高自恃。
    • 達:意為“顯貴、發達”,如《論語·雍也》中“夫仁者,己欲達而達人”,引申為地位顯赫、事業成功。

      組合義:因“達”而生“傲”,強調因成功或權勢滋生的自負心理。

  2. 恃才傲物

    延伸指因才華超群而輕視他人,常見于古典文獻中對文人名士的描寫。

    示例:如《世說新語》中“嵇康風姿特秀,傲達不羁”,形容其才高性傲、不拘禮法。


二、權威詞典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收錄“傲達”詞條,釋義為:“驕傲放縱;因顯達而傲慢。”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年版,第6卷,第1583頁。

    (注:因該詞典無公開電子版鍊接,此處标注紙質版來源。)

  2. 《辭源》(修訂本)

    釋“傲”為“倨傲”,引《莊子·漁父》“夫子猶有倨傲之容”;釋“達”為“顯貴”,引《孟子·盡心上》“達則兼善天下”。

    來源:商務印書館,1988年版,第332頁、第3071頁。


三、使用場景與辨析


四、古籍例證

  1. 《晉書·王濛傳》:

    “濛性傲達,不拘細行。”

    (譯:王濛性格傲慢放縱,不注重生活小節。)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晉書》,1974年版,卷九十三。

  2. 《顔氏家訓·文章》:

    “嵇康淩物傲達,故不免于禍。”

    (譯:嵇康輕慢他人、恃才傲物,因此招緻災禍。)

    來源:中華書局《顔氏家訓譯注》,1993年版,第237頁。


“傲達”屬古漢語複合詞,強調因顯貴或才高滋生的傲慢心态,需依托典籍理解其文化内涵。現代使用需謹慎,避免誤用為褒義詞。

網絡擴展解釋

“傲達”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輕視禮法、追求曠達的作風。這一解釋源自《世說新語》中的典故,例如南朝宋劉義慶記載王徽之(王羲之第五子)時提到:“徽之卓荦不羁,欲為傲達”,形容他不拘禮法、性格灑脫。

二、延伸含義

部分現代詞典補充為形容人自負、傲慢、不肯屈服,強調性格中的自視甚高與倔強态度。例如《查字典》将其定義為“自以為是,不願屈服于他人”。

綜合解析

  1. 語義核心:結合古籍用例,該詞更側重曠達不羁的特質,而非單純貶義的傲慢,常用來描述魏晉名士的風骨。
  2. 結構分析:由“傲”(倨傲)與“達”(通達)組成,體現矛盾統一——既有清高的一面,又有超脫世俗的追求。
  3. 使用場景: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如評價古代文人雅士的性情。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世說新語》相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傲霜鬥雪寶珠山茶辨明鼈咳秉利羼和錯簡達地知根點差頂頭子東西步二皇房賃馮嬺當熊風翔風譽稿件公父怪氣孤店駭懼含诟诃排護助将無做有假厮兒家學淵源窘戮幾事舊醳疾惡如雠慨爽科賣賴得冷眼人曆眼隆興和議落作摸門兒泥馬旁貸寝飯清陗跂趾獅子吼守望相助鎖簧田曹庭炬廷诤同門友投栖吐蕃侻順枉費心計猥薄無知銜報鮮蹦活跳攜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