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達的意思、傲達的詳細解釋
傲達的解釋
指輕視禮法、追求曠達的作風。《世說新語·雅量》“ 王子猷 、 子敬 曾俱坐一室上” 劉孝标 注引《中興書》:“ 徽之 , 羲之 第五子,卓犖不羈,欲為傲達。”
詞語分解
- 傲的解釋 傲 à 自高自大:驕傲。傲岸(形容性格高傲)。傲骨。傲慢(輕視别人,對人沒有禮貌)。傲視。高傲。孤傲。 藐視,不屈:傲然。傲霜鬥雪。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達的解釋 達 (達) á 通:四通八達。達德(通行天下的美德)。達人。達士(達人)。 通曉:洞達。練達。 遍,全面:達觀(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不計個人的得失)。 到:到達。抵達。通宵達旦。 實現:目的已達。
網絡擴展解釋
“傲達”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輕視禮法、追求曠達的作風。這一解釋源自《世說新語》中的典故,例如南朝宋劉義慶記載王徽之(王羲之第五子)時提到:“徽之卓荦不羁,欲為傲達”,形容他不拘禮法、性格灑脫。
二、延伸含義
部分現代詞典補充為形容人自負、傲慢、不肯屈服,強調性格中的自視甚高與倔強态度。例如《查字典》将其定義為“自以為是,不願屈服于他人”。
綜合解析
- 語義核心:結合古籍用例,該詞更側重曠達不羁的特質,而非單純貶義的傲慢,常用來描述魏晉名士的風骨。
- 結構分析:由“傲”(倨傲)與“達”(通達)組成,體現矛盾統一——既有清高的一面,又有超脫世俗的追求。
- 使用場景: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如評價古代文人雅士的性情。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世說新語》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傲達這個詞意指傲慢自大、目中無人。拆分部首為卩、丿,共計3個筆畫。它來源于漢語拼音音節“ao”和“da”的組合。在繁體字中,傲達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并無特别的變化。以下是對傲達的使用例句:“他總是傲達地對待别人,不曾關心過他人的感受。”
對于其他有關傲達的詞彙,可以有以下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傲慢、自大、傲視、高傲、目中無人
近義詞:傲慢、自大、高傲、盛氣淩人
反義詞:謙遜、謙虛、謙和、謙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