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或者。表示選擇或并列關系。《禮記·郊特牲》:“不知神之所在,于彼乎?于此乎?或諸遠人乎?” 王引之 《經傳釋詞》卷九:“或諸,即或者。”
“或諸”是一個古漢語連詞,其含義和使用方式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基本釋義
“或諸”相當于現代漢語的“或者”,表示選擇或并列關系。該詞由“或”與“諸”組合而成,其中“或”本身具有“或許、有時”的不定指含義,而“諸”在此結構中不單獨表意,整體構成複合連詞。
古籍例證
在《禮記·郊特牲》中有明确用例:“不知神之所在,于彼乎?于此乎?或諸遠人乎?”此句通過“或諸”提出多個可能性,表達對神靈居所不确定性的推測。清代學者王引之在《經傳釋詞》卷九中也明确指出:“或諸,即或者”。
使用特點
該詞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連接分句或并列成分,與現代“或者”用法相似。例如在祭祀場景中,通過“或諸”列舉不同可能性,體現古代語言對不确定性的委婉表達。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或諸”已極少使用,僅在研究古籍或特定修辭場合出現。需注意與單字“諸”的區别:單獨“諸”可表“衆多”(如“諸侯”)或作為“之于”合音(如“付諸行動”)。
建議結合《禮記》原文及清代訓诂著作(如、4來源)進一步理解其語境應用。
《或諸》(huò zhū)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有多種選擇、多個選項或諸多事物中的一部分。
《或諸》的部首是“言”,它屬于“言字旁”,部首的意思是指導、旁邊;它的筆畫數為14畫。
《或諸》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或”表示選擇或者;“諸”表示多個、衆多。
在繁體字中,“或”為「或」,而“諸”為「諸」。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古時的《或諸》寫法為「或諸」。
1. 情況不同,選擇或諸而論。
2. 衆多方案中,或諸一選。
3. 這個問題可以或諸多角度來看。
或許、或者、諸多、或是等。
近義詞:選一、挑選、抉擇
反義詞:單一、唯一、獨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