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或諸的意思、或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或諸的解釋

猶或者。表示選擇或并列關系。《禮記·郊特牲》:“不知神之所在,于彼乎?于此乎?或諸遠人乎?” 王引之 《經傳釋詞》卷九:“或諸,即或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或諸”在現代漢語中屬于非常用組合詞,其核心意義需從單字訓诂及曆史語用角度解析。

一、單字釋義

  1. 或:《說文解字》釋為“邦也”,後引申為不定代詞,表示“有人”“有的”,如《論語》“或謂孔子曰”。在連詞用法中含“或者”“或許”等選擇義,見《古代漢語虛詞詞典》。

  2. 諸:《廣雅》訓作“衆也”,作代詞時表複數群體,如《孟子》“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作介詞時通“之于”合音,如《左傳》“公使陽處父追之諸河”。

二、組合分析 “或諸”在傳世文獻中主要呈現兩種結構: ① 并列連詞:見于先秦典籍的“或X諸Y”句式,如《禮記·郊特牲》“或諸遠人乎”,鄭玄注“或,不定之辭;諸,之也”,構成選擇疑問語氣。 ② 複合虛詞:敦煌變文中存在“或諸”連用表推測的用例,如《舜子變》“或諸鄰裡,何由委知”,此處近于“或許”。

三、現代應用 該組合已退出當代漢語常用體系,《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未收錄該詞條。研究者在考釋出土文獻時需結合具體語境,如清華簡《厚父》“王曰:或諸?”即屬商周時期的選擇疑問句式遺存。

網絡擴展解釋

“或諸”是一個古漢語連詞,其含義和使用方式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1. 基本釋義
    “或諸”相當于現代漢語的“或者”,表示選擇或并列關系。該詞由“或”與“諸”組合而成,其中“或”本身具有“或許、有時”的不定指含義,而“諸”在此結構中不單獨表意,整體構成複合連詞。

  2. 古籍例證
    在《禮記·郊特牲》中有明确用例:“不知神之所在,于彼乎?于此乎?或諸遠人乎?”此句通過“或諸”提出多個可能性,表達對神靈居所不确定性的推測。清代學者王引之在《經傳釋詞》卷九中也明确指出:“或諸,即或者”。

  3. 使用特點
    該詞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連接分句或并列成分,與現代“或者”用法相似。例如在祭祀場景中,通過“或諸”列舉不同可能性,體現古代語言對不确定性的委婉表達。

  4.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或諸”已極少使用,僅在研究古籍或特定修辭場合出現。需注意與單字“諸”的區别:單獨“諸”可表“衆多”(如“諸侯”)或作為“之于”合音(如“付諸行動”)。

建議結合《禮記》原文及清代訓诂著作(如、4來源)進一步理解其語境應用。

别人正在浏覽...

抱頭大哭焙炙賓贊逼匝常滿倡踴蟾硯城壕遲笨酬贖點名冊跌家打事反嘴浮航撫惜斧繡附驿攻刼廣麗光啓寒悚河步紅芙蓉洪河換茬活寶箭猺楷床老溜利福另自麗巧柳色新馬屠明碼密筩鳥機炮甯丁娉内硗戛請旨侵齧羣島榮趎上方劍商決市司水沴書啟貪情陶洽天曆條遞挑撻鐵石腸銅版脫骱危空五曹稀裡光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