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季冬的意思、季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季冬的解释

[the last month of winter] 农历十二月,即冬季最末一个月

详细解释

冬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十二月。《礼记·月令》:“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娄中,旦氐中。”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今 少卿 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 宋 司马光 《投圣俞》诗:“九衢季冬月,风沙正惨黷。”《辽史·礼志六》:“皇帝本命前一年季冬之月,择吉日。”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季冬”是汉语中对冬季最后一个月(即农历十二月)的别称,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义

“季冬”指冬季的第三个月,对应农历十二月,也是冬季的末尾阶段。古人将四季各分为“孟、仲、季”三个月,如冬季依次为孟冬(十月)、仲冬(十一月)、季冬(十二月)。

二、文献依据

  1. 经典记载
    《礼记·月令》提到:“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娄中,旦氐中”,描述了十二月星象。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迫季冬”也印证了这一用法。
  2. 节气关联
    季冬包含小寒、大寒两个节气,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

三、命名逻辑

四、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季冬”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如诗词、古籍解读等,日常较少使用。例如:“九衢季冬月,风沙正惨黩”(司马光诗)。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历法或节气体系,可参考《礼记·月令》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季冬

季冬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意思指的是农历的冬季,通常泛指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

季冬的拆分部首为“孑”和“冬”。其中,“孑”是一个偏旁部首,表示儿童;“冬”则是一个独立的汉字,代表着冬季。

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古代,冬季是维持农业生产的重要时刻。冬季的到来意味着一年的收获即将结束,人们需要做好冬季的储备准备,以度过严寒的季节。因此,季冬成为了一个表示“严寒季节”的词语。

季冬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季冬」,与简体字的写法相同。

古代的汉字写法略有不同,季冬在小篆字体中写作「季冬」。

例句:

1. 明天就是季冬的开始,我们要加强保暖措施。

2. 季冬来临,大地冻结,一片白雪皑皑。

相关词语:

组词:季节、冬日、冬季、季候。

近义词:寒冬、严冬、冬日、冰天。

反义词:夏季、春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