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疆畮的意思、疆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疆畮的解釋

境界和田畝。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古者黃鐘、律歷、疆畮、冕服、圭璧、尊彜之屬,皆取裁於尺,而 周 尺為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疆畮(jiāng mǔ)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疆”和“畮”二字組合而成,其含義與土地劃分、農業耕種密切相關。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單字釋義

  1. 疆(jiāng)

    • 本義:指田地的邊界或界限。《說文解字》釋為“界也”,如“疆土”“疆界”。
    • 引申義:泛指地域、領土(如“邊疆”),或極限(如“萬壽無疆”)。
  2. 畮(mǔ)

    • 本義:同“畝”,古代土地面積單位。《禮記·王制》載:“制農田百畝。”周制以百步為畝(一步約合1.5米),後泛指農田。
    • 字形演變:古作“畮”,後簡化為“畝”,《康熙字典》歸入“田部”。

二、複合詞“疆畮”的含義

疆畮指經過劃分的農田區域,強調土地的邊界與耕種單元的結合,具體包含兩層含義:

  1. 土地劃分:指通過田界(疆)明确分隔的耕地單元(畮),體現古代井田制或土地管理中的規劃概念。
  2. 農業活動:代指農耕事務,如《漢書·食貨志》中“理疆畮”即指整治田畝、從事耕作。

三、文獻例證與權威參考

  1. 《說文解字》(許慎著):
    • “疆”釋為“界”,強調地理分隔功能 。
    • “畮”作“六尺為步,步百為畝”,說明其計量标準 。
  2. 《康熙字典》:

    收錄“畮”為“畝”的古體,注解引《周禮·地官》田制體系 。

  3. 《漢語大字典》(現代辭書):

    明确“疆畮”為“田界與田畝”的合稱,屬農耕術語 。

四、同義詞與關聯概念

結論

“疆畮”是描述古代農田邊界與耕種單元的核心詞彙,兼具地理劃分與農業生産的雙重意義,其用法多見于先秦至漢代的典籍,反映了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的土地管理制度。

網絡擴展解釋

“疆畮”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文獻引用

清代李鬥在《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中提到:“古者黃鐘、律曆、疆畮、冕服、圭璧、尊彜之屬,皆取裁於尺,而周尺為準。”
此處“疆畮”與度量标準相關,強調古代對土地劃分的規範性。


相關辨析

需注意與“疆畎(jiāng quǎn)”區分:


“疆畮”是古代對土地邊界與農田的統稱,多用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如需進一步了解相近詞彙(如疆畎、疆界),可參考《尚書》《揚州畫舫錄》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半會博辯懘惉瘡好忘痛處畫淳古出淤泥而不染大功率赕物道邊苦李典型性格嫡配冬寒跺腳獨言粉署幹咎鼓動桂策孤生害饑黃白之術回飈戶橉溷辱夾繞九成宮碑隽秀老婆勞作遼原流勢率事闾亭坡土仆卒歉薄前一陣子清柔起支人民灑帶山窮水絕懾駭省吃細用椉雲水銀粉庶兄樹蔭嗣續素功所天譚説天父危岑匣匮想法崄澁閑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