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綠針”。喻禾苗。 宋 蘇轼 《無錫道中賦水車》詩:“分疇翠浪走雲陣,刺水緑鍼抽稻芽。” 明 徐渭 《筍脯》詩:“籜畔夫将婦,隨農插緑針。”
您查詢的“緑鍼”一詞可能存在拼寫誤差。根據現有資料,與“緑鹢(lǜ yì)”相關的解釋如下:
緑鹢
釋義:指船首繪有綠色鹢鳥圖案的船隻,屬于古代船飾文化。該詞出自東漢劉桢的《魯都賦》“緑鷁蔥鹙”一句,其中“鹢”是水鳥名,古人常将其形象繪于船頭以祈求航行平安。
建議您核對原詞是否為“緑鹢”。若确為“鍼”(同“針”),則“緑鍼”在現有文獻中暫未收錄具體釋義,可能屬于生僻詞或特定領域術語,可補充上下文進一步确認。
《緑鍼》(lǜ zhēn)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指代一種綠色的針狀物體,常見于古代醫療、針灸和中醫理論中。緑(lǜ)指綠色,鍼(zhēn)指針或針狀物。因此,緑鍼的意思可以解釋為“綠色的針”或“針狀的綠色物體”。
緑鍼的拆分部首是綠字的“艸”部和針字的“金”部。緑鍼共有16畫。
緑鍼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醫學和針灸理論。在古代,綠色的針常常被用于治療疾病或進行針灸以促進身體的健康。緑鍼的繁體寫法為綠針(lù zhēn),其意思與簡體寫法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緑鍼使用了不同的形狀和結構。具體而言,它在一開始不帶有“隹”部,而是使用了另一個部首“車”。而後,古人逐漸将此詞的寫法演變為現代的“緑鍼”。
1. 他使用緑鍼來進行針灸治療。
2. 在中醫治療中,緑鍼具有重要的作用。
3. 這些緑鍼的顔色非常鮮豔。
組詞:針灸、療法、綠色、針狀
近義詞:綠針、綠色的針狀物
反義詞:紅針、針狀的紅色物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