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立定的意思、立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立定的解釋

[Attention! Halt and freeze!!] 軍事或體操口令,命令行進的隊伍或個人停下并立正

詳細解釋

(1).決定;拿定。《南史·劉穆之傳》:“從平 建鄴 ,諸大處分,皆倉卒立定。”《二刻拍案驚奇》卷九:“甚麼終身?拚得立定主意嫁了他,便是了。” 李準 《馬小翠的故事》:“ 馬小翠 這時就立定了志願,堅決要把文化帶上 大焦山 。”

(2).站住。《初刻拍案驚奇》卷六:“ 巫娘子 連忙躲了進來,掩在門邊, 趙尼姑 卻立定看。”《二刻拍案驚奇》卷九:“ 素梅 見説是書房,便立定了腳。” 茅盾 《子夜》十二:“隻有先戰勝了 老趙 ,打破了 老趙 指揮下的‘經濟封鎖’,然後能真正‘自己立定腳跟’!”

(3).軍事或體操口令。命令正在行進的隊伍或個人停住并立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立定”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使用場景不同有所差異,具體可從以下三方面理解:

一、基本含義

  1. 軍事/體操口令
    指在行進過程中,命令隊伍或個人停止并保持立正姿勢。這一用法常見于隊列訓練或體操指令,強調動作的規範性和即時性。

  2. 身體動作
    表示“站穩”,如“立定腳跟”,比喻在行動或思想上保持穩定。


二、引申含義

  1. 确定決心或志向
    引申為堅定立場、不動搖的決心,例如“立定主意”“立定志向”。這一用法在文學作品中常見,如《二刻拍案驚奇》中“立定主意嫁了他”。

  2. 古籍中的特殊用法
    在《南史》《紅樓夢》等古籍中,“立定”可表示“倉促決定”或“停下不動”,如《儒林外史》描述轎子“沖著大門立定”的場景。


三、使用場景

提示: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文學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立定

詞義:指站立的姿勢穩定、不動搖。

拆分部首和筆畫:立定的部首是立,總共有5個筆畫。

來源:《立定》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春官宗伯·主人》:“朝士皆立定,坐賓無少正之,請大夫長者列焉。”意為晨禮中官員站立等候的姿勢。

繁體:立定在繁體字中寫作「立定」。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立定的寫法有時會用「立」和「定」分開寫,例如《顯學圭旗書·禮部·晨興》中的“所謂大禮者、春夏則命士立,秋冬則命士周行而立定”。這種寫法也有識字區别簡化和添加規範化的作用。

例句:他立定不動,将目光聚焦在舞台上。

組詞:立刻、立場、立案、立人等。

近義詞:穩定、固定、堅定、安定。

反義詞:動搖、踉跄、搖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