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苦本的意思、苦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苦本的解釋

佛教語。謂貪欲乃諸苦之根本。語出《法華經·方便品》:“諸苦所因,貪欲為本。” 南朝 梁武帝 《斷酒肉文》之一:“出即飲酒,開衆惡門;入即噉肉,集衆苦本。” 宋 葉廷珪 《海錄碎事·道釋經》:“永除苦藴,永斷苦本。”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一節:“貪、瞋、癡總稱為無明,也稱為三毒,貪欲尤為諸苦中之根本,稱為苦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苦本”一詞主要有兩種解釋,需根據語境區分:

一、佛教術語(主要含義)

詞義:指貪欲是人生苦難的根本根源。
出處:源自《法華經·方便品》“諸苦所因,貪欲為本”,後被南朝梁武帝《斷酒肉文》等佛教文獻引用強化此概念。
核心思想:

  1. 貪欲(如對物質、情欲的執着)是“三毒”(貪、瞋、癡)之首,被稱為“苦本”;
  2. 佛教認為斷除貪欲才能脫離苦海,如梁武帝強調飲酒食肉會“集衆苦本”。

二、現代引申義(較少見)

詞義:指通過經曆苦難來磨砺本領或成就,屬現代語境下的引申用法。
例句:如“創業的苦難成為他的苦本,最終取得成功”。需注意這種用法尚未被權威詞典廣泛收錄,可能與原佛教含義存在差異。

建議

若在古籍或佛教文獻中遇到“苦本”,應優先采用第一種解釋;現代文本中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為引申義。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法華經》或《中國通史》第三編。

網絡擴展解釋二

《苦本》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苦本》是一個詞語,意思是指事情或問題的根本原因或根源。它用來概括一個事物的起源和存在的基礎。

拆分部首和筆畫

《苦本》的中文拆分為兩個部首,左邊為“艹”部,右邊為“木”部。它共有10畫。

來源

《苦本》一詞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漢字演變過程。在古代中國,人們使用象形和指事的方式來表示事物,并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演變為現代漢字。《苦本》一詞的形成是基于其字形的意義和古代人們對于事物本質的理解。

繁體

《苦本》一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苦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苦本的字形可能有所變化。然而,具體的古代寫法并沒有明确的記載,所以我們無法準确地知道完全相符的古代寫法。

例句

1. 了解問題的苦本,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

2. 這個項目的苦本在于缺乏資金支持。

3. 要解決社會問題,必須深入到其苦本來進行分析。

組詞

1. 苦心:用心苦苦思索,努力。

2. 苦衷:内心深處的苦惱和顧慮。

3. 本質:事物的本來面貌和性質。

近義詞

1. 根源:事物的起源和根本。

2. 根本:問題或事物的基礎和根基。

3. 根本原因:導緻問題産生的最根本的原因。

反義詞

表面:事物表面上呈現出來的現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