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樹名。《資治通鑒·唐昭宗天佑二年》:“車轂須用夾榆。” 胡三省 注:“《説文》:榆,白枌。所謂夾榆,乃今之田榆也,生田塍間,其皮類槐,其肉理堅細而赤,鋸以為器,堅而耐久。”
“夾榆”一詞的含義需結合權威資料進行解釋:
“夾榆”指一種榆樹品種,學名田榆(根據《資治通鑒》胡三省注)。主要特征:
最早見于《資治通鑒·唐昭宗天佑二年》記載:"車毂須用夾榆",說明唐代已将此木材用于重要器械制造。胡三省注引《說文解字》時補充了植物學特征,證實其為白枌類榆樹。
部分網絡資料(如)将其解釋為"人生困境"的成語,但:
建議:在學術或正式場合使用時,應采用《資治通鑒》原始記載的植物學定義。如需引用比喻義,需注明屬于非權威引申義。
夾榆(jiā yú)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兩端有榆樹。在古代,人們常用夾榆來形容兩個榆樹位于一邊的景象。
夾榆的部首是⽊(木字旁),總共有12個筆畫。
夾榆是古代漢語詞彙,最早可以追溯到《左傳》中的句子“一榆載鬼”,意思是一邊有榆樹。
繁體字中的夾榆為「夾榆」。
在古代漢字中,夾榆的寫法稍有不同,部分書法家會使用「枼」字旁,像「業」字一樣寫作「楬」。
1. 江邊夾榆,風景宜人。
2. 那戶人家的院子裡夾榆臨水。
夾榆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彙,如夾榆林、夾榆河、夾榆樹等。
與夾榆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林立、環繞、簇擁等。
與夾榆相反的意思是孤立、空曠、荒涼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