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说命下》:“尔交修予,罔予弃,予惟克迈乃训。” 孔 传:“交,非一之义。” 孔颖达 疏:“令其交更修治己也。”后用为天子要求臣下匡助之词。 宋 王安石 《批答文武百寮曾公亮已下上尊号第一表不允》:“朕以薄德,嗣膺基绪,继天理物,常惧弗任。方赖交修,以熙众治。”《明史·杨士奇传》:“兹创制‘杨贞一印’赐卿,尚克交修,以成明良之誉。”
“交修”一词源自《尚书·说命下》,原指君主对臣子的要求,后演化为“互相匡助、共同修治”之意。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源与基本含义
出自《尚书·说命下》:“尔交修予,罔予弃,予惟克迈乃训。”其中“交”意为“交互、共同”,“修”指“修治、完善”。孔颖达疏注为“令其交更修治己也”,即君主希望臣子共同辅助自己治理国家。
古代用法
主要用于君臣关系语境,强调君主对臣子的依赖与协作。如明代《明史·杨士奇传》提及“尚克交修,以成明良之誉”,体现君臣合力治国的理念。
后世引申
宋代王安石在奏表中用“方赖交修,以熙众治”,将词义扩展至君臣共同推动社会安定繁荣的层面。
现代语境中的变化
现代汉语中,“交修”的古典含义已较少使用,但可引申为“提交并修改”的动作,如学术场景中“交草稿后再交修改稿”。需注意这与古义的关联较弱。
字义分解
“交修”的核心意义在于“协作治理”,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古典或现代引申义。
交修是指互相学习、交流并修行的意思。这个词源于佛教经典中的一个词组,有着深厚的宗教背景。它代表了人们相互交流、共同进修以提升自己的修行。
交修是一个由两个部首组成的汉字。它的第一个部首是“交”,意为互相、彼此;第二个部首是“攸”,意为远。
交修的总笔画数为12画。
《交修》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佛教经典中,用于描述修行者互相学习、交流修行心得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开始扩展到其他领域,用于形容人们共同学习、进修的行为。
《交修》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区别,但《交修》这个词在古代的写法与今天基本保持一致,只有一些细微的变化。
1. 我们定期举行交修会,分享我们的修行心得。
2. 参加社区中心的交修活动,可以与他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1. 交流:互相传递信息、思想或观点的行为。
2. 修行:通过修炼来提升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3. 修炼:通过长期努力和实践来修正自身缺点并提高自身素质。
1. 互参:相互学习、交流的意思。
2. 互勉:相互激励、鼓励的意思。
1. 独修:单独修行,不与他人交流学习的意思。
2. 孤行:孤立自己行动,不与他人合作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览...【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