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淡青色的絲綢制成的書囊。亦借指書卷。 南朝 梁 蕭統 《<文選>序》:“詞人才子,則名溢於縹囊。” 呂向 注:“縹,青白色;囊,有底袋也,用以盛書。”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城西開善寺》:“當時四海晏清,八荒率職,縹囊紀慶,玉燭調辰。” 唐 常衮 《晚秋集賢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詩:“縹囊披錦繡,翠軸卷瓊琚。” 清 錢謙益 《移居》詩之二:“典庫收藏三篋在,巾箱裝載五車同。縹囊緗帙紛如畫,好著移居物色中。”
“缥囊”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指代書卷或裝書的容器。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缥囊”指用淡青色的絲綢制成的書囊,後引申為書卷的代稱。其中“缥”為青白色,“囊”即袋子,合稱形容古代用于盛裝書籍的絲質袋子。
曆史引證
結構與用途
相關翻譯
英語中可譯為“book bag made of silk”,體現其材質與用途。
總結來看,“缥囊”既是古代書籍的實物載體,也是文獻典籍的雅稱,常見于描述文化昌盛、典籍繁多的語境中。
缥囊是一個漢語詞彙,含義是指一種用薄布或紙做成的小袋子。它可以用來裝盛香料、草藥或者寶貝等物品。
缥囊的拆分部首是缶(fǒu),筆畫數是12畫。
缥囊這個詞的來源很有趣。據傳,它最早出現在唐朝的文學作品中,因此可以說是一個古代漢字。在《唐摭言》一書中有一句話:“始即缥囊,卒往無障”,意思是說一個人開始的時候像是空空的袋子,經過一番曆練之後就能獲得無盡的智慧和經驗。
缥囊的繁體字是縹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缥囊的古代寫法為瞻囊。可以看出,字形相似但有一些差異。
1. 他從旅途中帶回了一個裝滿各種香料的缥囊。
2. 她将草藥裝入缥囊中,準備送給生病的老人。
缥囊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更具體的意義。例如:
1. 缥囊佳釀:指稀有而珍貴的美酒。
2. 缥囊妙計:指高明的策略或計謀。
與缥囊意思相近的詞彙有:
1. 缱绻:指細而柔軟的絲線或布料。
2. 绫囊:指用绫子做成的小袋子。
與缥囊意思相反的詞彙是:
空囊:指裡面沒有裝任何東西的袋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