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矯枉過正的意思、矯枉過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矯枉過正的解釋

[hypercorrection] 把彎曲的東西扭過了頭,從而彎向另一面。比喻糾正偏差做得過了分

詳細解釋

指糾正偏差而超過應有的限度。《後漢書·仲長統傳》:“逮至清世,則復入於矯枉過正之檢。”《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國之綱紀,本無禁固諸國通問之詔也。矯枉過正,下吏懼譴,以至于此耳。” 唐 白居易 《議封建論郡縣》:“ 漢 鑒 秦 之亡也,亦矯枉而過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細柳》:“或有避其謗者,又每矯枉過正,至坐視兒女之放縱而不一置問,其視虐遇者幾何哉?” 高雲覽 《小城春秋》第三四章:“社會科學的鑽研使他矯枉過正的排斥一切同愛情有關的詩的情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矯枉過正”是一個中性成語,指糾正錯誤時超過了應有的限度,反而導緻新的偏差。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矯”指矯正、扭轉;“枉”指彎曲。原指将彎曲的東西扳直時用力過猛,導緻其反向彎曲。
    • 比喻義:比喻糾正錯誤或偏差時措施過于極端,引發新的問題。
  2. 出處與演變

    • 最早見于《後漢書·仲長統傳》:“逮至清世,則複入矯枉過正之檢。”
    • 後世沿用中逐漸從具體動作引申為對事物修正的抽象描述。
  3. 成語結構與用法

    • 語法:偏正式結構,常作謂語、賓語或分句。
    • 示例:政策調整需謹慎,若“矯枉過正”可能引發市場恐慌;教育中過度懲罰學生也是一種“矯枉過正”。
  4. 近義詞與對比

    • 過猶不及:兩者均強調“過度”,但“過猶不及”側重結果不恰當,而“矯枉過正”側重糾正行為本身的極端性。
    • 適得其反:與“矯枉過正”的結果相似,但後者更強調糾正過程中的偏差。
  5. 現實應用與争議

    • 部分觀點認為,某些情況下(如改革)需“矯枉過正”才能突破舊有束縛。
    • 但多數語境中,該詞提醒人們把握修正的“度”,避免極端化。

使用這一成語時需結合具體語境,既可用于批評過度糾正,也可在特定場景中解釋極端措施的必要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矯枉過正這個詞是指為了糾正一種不正當行為或錯誤而采取的過于激進的措施,或者對事物做出的過度補償。下面将對矯枉過正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進行闡述。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矯: 由矢(shǐ,箭)和口(kǒu,口)組成,總共10畫。 - 枉: 由木(mù,木)和王(wáng,王)組成,總共8畫。 - 過: 由辶(chuò,走之辵)和 寸(cùn,英寸)組成,總共17畫。 - 正: 由止(zhǐ,足止)和一(yī,一)組成,總共5畫。 來源: 矯枉過正這個詞最早出自《淮南子·覽冥訓》:“是以君子之見枉而矯之如己焉,則下治其亂而百姓下從其上。”意即,君子在遇到不正當的行為或社會亂象時,應該力圖改變,去糾正并引導人們積極向上。 繁體: 矯枉過正 古時候漢字寫法: 矯: 角+爪+手 枉: 羊+木 過: 辵+冏 正: 止+一 例句: 他以糾正自己之前的錯誤為由,矯枉過正地制定了一系列過于嚴苛的規章制度。 組詞: 矯正、枉事、過激、過于矯情 近義詞: 過分、偏激、狂妄、激進、過火 反義詞: 適度、中庸、穩健、溫和、審慎 以上是關于矯枉過正的詞語解釋,包括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這些信息将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