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蠲恤的意思、蠲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蠲恤的解釋

免除賦役,赈濟饑貧。 明 李東陽 《明故文林郎河南道監察禦史李君士常墓志銘》:“﹝ 李士常 ﹞上疏言 懷慶 諸府民父食子,兄食弟,骨肉親黨相噬死,徙十六七,雖蒙赦宥,宜大肆蠲卹,庶他變可弭。”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九:“自後, 川 、 陝 、 湖北 屢年蠲卹,視此不悉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蠲恤”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主要用于描述政府減輕民衆負擔的政策措施。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蠲恤”由“蠲”(juān)和“恤”(xù)二字組成:

    • “蠲”指免除賦稅、徭役,如《說文解字》中解釋為“潔也”,後引申為減免賦稅。
    • “恤”意為救濟、體恤,如赈濟災民、幫扶貧困群體。
      合稱即指通過減免賦役和發放救濟物資,幫助民衆渡過困境。
  2. 曆史背景與作用
    該政策常見于中國古代災荒或戰亂時期。例如:

    • 明代李東陽曾記載,災害導緻百姓“父食子,兄食弟”,政府通過“蠲恤”減免賦稅并赈濟饑貧,以穩定社會秩序。
    • 豐收年份也可能局部“蠲恤”,體現統治者“仁政”理念。
  3. 相關延伸概念

    • 蠲恤則例:指具體的救災法規,如減免比例、赈濟标準等。
    • 蠲免:單指賦稅減免,不包含赈濟,屬于“蠲恤”的一部分。

“蠲恤”反映了古代政府對民生問題的綜合治理,兼具經濟調節與社會維穩的雙重功能。如需更深入的曆史案例,可參考《明史》等文獻中的具體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蠲恤》的意思

《蠲恤》(juān xù)是漢語詞彙,意為解除人民的負擔,消除人民的苦難。該詞體現了對人民的關懷和照顧,是一種關愛和救濟。

拆分部首和筆畫

《蠲恤》的拆分部首是蟲字旁(chóngzìpáng)和心字旁(xīnzìpáng),它由13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蠲恤》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它最早出現在《尚書·考工記》這本古代經典中,是用來描述國家減輕百姓負擔的措施。在繁體字中,蠲的寫法為「蠲」,恤的寫法為「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蠲的古代寫法為「蚄」,恤的古代寫法為「許」。

例句

這項政策的出台對于減輕農民負擔、改善生活有蠲恤之功。

組詞

蠲恤的相關詞語有:蠲免、蠲政、蠲除、恤憫。

近義詞和反義詞

蠲恤的近義詞是減輕、救濟、解除;反義詞是加重、加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