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澆淋。 杜鵬程 《在和平的日子裡》第五章:“ 老閻 背靠電線杆子,望着天空,任雨水往臉上澆灑。”
“澆灑”是一個動詞,其核心含義為澆淋,指液體自上而下地覆蓋或淋在某物表面。以下是詳細解析:
如需進一步分析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結合例句探讨。
澆灑是一個動詞,指的是向某個地方或物體上傾倒或撒下液體或固體物質。
澆灑的部首是水,分為兩個部分:氵(三點水)和土(土字底部)。
澆灑的筆畫數為16畫,其中氵部為4畫,土部為12畫。
澆灑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其中“澆”表示往上倒水,灑表示向四面八方撒東西。
在繁體字中,澆灑的寫法保持一緻。
在古代漢字中,澆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而灑的寫法略有差異。灑的古代寫法是“灑”,其中灑的底部是由火與土組成的。這種寫法是由于文字進化和演變引起的。
1. 他小心翼翼地将水從杯子裡澆灑到植物上。
2. 在悲傷的日子裡,她會不知不覺地到墓碑前灑下眼淚。
1. 灑水:向土壤或植物噴灑水分。
2. 澆花:給花草澆水。
3. 澆灌:向農田或花園等地方供給水分。
4. 搖灑:搖晃容器,使液體或固體物品向四周分散。
1. 傾注:指向某個地方或物體大量倒入液體。
2. 灑落:表示東西散落到地面等處。
3. 撒播:指将種子等撒在土地上。
收集:指将東西聚集或集中起來。
接收:表示接受或接納某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