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宮女的戶籍名冊。 唐 張籍 《送宮人入道》詩:“名初出宮籍,身未稱霞衣。” 元 陳孚 《李妃妝台歌》:“少嘗沒入宮籍監,論妃家閥何卑微!” 蔡東藩 《前漢演義》第六八回:“ 哀帝 過意不去,特開創例,叫 賢 妻名隸宮籍,許令入宿直廬。”
“宮籍”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基本含義
指古代官員或宮女的名冊檔案,用于記錄身份、職位等信息。在官僚體系中,宮籍是官員晉升的依據;在後宮管理中,則特指宮女的戶籍名冊,如唐代張籍《送宮人入道》中“名初出宮籍”即描述宮女脫離名冊的情形。
具體語境差異
其他引申含義
部分資料将“宮”擴展解釋為神仙居所或廟宇名稱(如“天宮”“碧霞宮”),但此類用法與“宮籍”一詞關聯較弱。
建議:若在文獻中遇到“宮籍”,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代對象,優先考慮“宮女名冊”這一高頻含義。
宮籍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含了“宮”和“籍”兩個字。宮指的是皇帝或王侯居住的地方,也可以指官府或寺廟等建築物。籍指的是登記、記錄個人信息的冊子或文件。
根據《康熙字典》,宮的部首是宀,共有9個筆畫;籍的部首是⺮(竹),共有20個筆畫。
宮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古代的宮廷中,有專門的機構負責登記和管理各種宮廷人員的信息,例如官員、侍女、太監等。這些信息被記錄在冊子上,形成了宮籍這個詞語。
宮籍的繁體字為「宮籍」。
在古代,宮籍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籍的寫法為「由」,字形和現代稍有區别。
1. 他們在宮籍裡查到了祖輩的信息。
2. 根據宮籍登記的記錄,皇帝指定了新的官員。
宮殿、宮廷、宮阙、籍貫、籍簿、戶籍、典籍等。
戶籍、祖籍、籍貫。
遷徙、流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