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破心寒的意思、膽破心寒的詳細解釋
膽破心寒的解釋
形容由于恐懼而伏帖的樣子。
詞語分解
- 膽破的解釋 膽裂。形容極其驚懼。 漢 陳琳 《為袁紹與公孫瓒文》:“及 龍河 之師,羸兵前誘,大軍未濟,而足下膽破衆散,不鼓而敗,兵衆擾亂,君臣并奔。”《南史·王融傳》:“及 融 誅,召 準 入舍人省詰問,遂懼
- 心寒的解釋 失望而痛心膽落心寒。;;《廣東軍務記》詳細解釋.害怕。 清 陳夢雷 《西洋貢獅子賦》:“譬則司直立朝,姦回志折;元戎當閫,逋寇心寒。”《抗日歌謠·采蓮船拜年》:“五拜民兵真勇敢哪喲喲,鬼子聽了便心
網絡擴展解釋
“膽破心寒”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該成語形容人因極度恐懼而内心崩潰、渾身戰栗的狀态,常指在巨大威脅或壓力下失去勇氣。字面可拆解為:
- 膽破:勇氣被徹底摧毀;
- 心寒:内心冰冷,感到絕望或畏懼。
二、出處與典故
- 文獻出處:最早見于明代程登吉的《幼學瓊林·武職》,原文為“膽破心寒,比敵人懾伏之狀”。
- 曆史背景:北宋時期,範仲淹與韓琦鎮守陝西抵禦西夏,邊塞民謠傳頌“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側面反映該成語的威懾意境。
三、用法與結構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含貶義,多作謂語或狀語。
- 適用場景:描述遭遇重大危機、恐怖事件時的心理狀态,或形容敵人被震懾後的屈服姿态。
四、近義與反義詞
- 近義詞:膽破心驚、膽戰心驚;
- 反義詞:神色自若、鎮定自若。
五、例句參考
- 敵軍聽聞援軍将至,頓時膽破心寒,紛紛棄甲投降。
- 深夜獨行荒野,突如其來的怪聲令他膽破心寒。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演變或更多典故細節,可參考《幼學瓊林》原文或宋代曆史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膽破心寒
《膽破心寒》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膽子兒破碎,心情寒冷。
該成語是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别是膽(dǎn)、破(pò)和心(xīn)。
膽字的部首是月,總筆畫數是9;破字的部首是石,總筆畫數是10;心字的部首是忄,總筆畫數是4。
成語“膽破心寒”來源于明代楊憲益所著的《世說新語》,原指人的膽怯和心神冷淡。
在繁體字中,“膽破心寒”被寫作「膽破心寒」。
古時候漢字寫法較為複雜,與現代有些差異。但在《康熙字典》中,記錄了成語“膽破心寒”寫作膽破(讠主寸)心寒(忄寒月)的方式。
例句:他在困境中遇到了許多挫折,膽破心寒,幾乎要放棄了。
相關詞:勇敢、膽小、冷漠
近義詞:膽怯、恐懼
反義詞:勇敢、熱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