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歲候的意思、歲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歲候的解釋

一年的時節。 南朝 宋 顔延之 《夏夜呈從兄散騎車長沙》詩:“歲候初過半,荃蕙豈久芬?” 唐 張仲素 《反舌無聲賦》:“配鳴鳩之拂羽,備歲候于三百六旬。” 明 李東陽 《遊朝天宮慈恩寺》詩序:“而今歲候差晚,所至菊未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歲候"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典韻味的複合詞,主要含義指一年的時令、節氣或季節的變遷。它由"歲"(指年、時間單位)和"候"(指時節、氣候、物候)組合而成,常用于描述與年節時序、季節變化相關的自然現象或人文活動。其核心在于表達時間流轉與季節更疊的概念。

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一年的時令、季節: 指代一年中按時間順序出現的不同季節、節氣及其相應的自然特征(如氣溫、降水、物候)和人文活動(如農事、節慶)。例如:"觀歲候之變化"意指觀察一年四季的變遷。
    • 泛指時間、光陰: 由季節變遷引申,指時間的流逝、年歲的推移。例如:"感歲候之易遷"意指感慨時光飛逝。
  2. 字源與構成解析:

    • 歲 (suì): 本義指木星(歲星),古人以木星運行周期紀年,故引申為"年"、"年齡"、"時間單位"。《說文解字》:"歲,木星也。越曆二十八宿,宣遍陰陽,十二月一次。" 在"歲候"中,主要取其"年"或"年度時間"之義。
    • 候 (hòu): 本義指守望、伺望,引申為時節、氣候、征兆待等義。在氣象和物候學中,"候"指五日為一候(一年七十二候),是更精細的季節劃分單位。《說文解字》:"候,伺望也。" 在"歲候"中,取其"時節"、"氣候"、"季節特征"之義。
    • 合成詞義: "歲"與"候"結合,構成一個偏正或并列結構的複合詞,強調在"一年"這個時間尺度内所經曆的各個"時節"或"氣候階段"的總體變化過程。
  3. 用法與語境:

    • 文學與詩詞: "歲候"常見于古典詩詞和散文中,用以描繪時光流轉、季節更替的意境,常帶有感時傷懷或贊美自然的抒情色彩。例如唐代詩人許敬宗《奉和守歲應制》有句:"玉琯移玄序,金奏賞彤闱。祥鸾歌裡轉,春燕舞前歸。壽爵傳三禮,燈枝麗九微。運廣薰風積,恩深湛露晞。送寒終此夜,延宴待晨晖。"(雖未直接出現"歲候",但描繪了守歲時節的情景,體現了歲候變遷)。
    • 曆法與農事: 在古代曆法和農業活動中,"歲候"概念至關重要,指導着播種、收獲等農時安排。
    • 民俗與節慶: 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中秋)都與特定的"歲候"緊密相連,反映了人們對季節轉換的認知和慶祝。
  4. 相關概念:

    • 歲時/歲事: 與"歲候"意義相近,均指一年的季節、時令及相關事務。
    • 物候: 指生物(動植物)隨季節、氣候變化而發生的周期性現象(如開花、結果、遷徙),是"候"的具體表現之一,與"歲候"密切相關。
    • 節氣: 中國農曆中劃分一年為24個節氣,是"歲候"變化的重要節點和标志。

權威參考來源:

"歲候"是一個承載着豐富時間與自然意蘊的詞彙,精準地概括了一年之中時序流轉、季節更疊的現象及其在文化生活中的體現。

網絡擴展解釋

“歲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一年的時節,常用于古代詩文或文獻中描述季節更替或時間流轉。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解釋


字義分解

  1. 歲(suì)
    • 本義為“年”,如“歲首”“歲末”;
    • 引申為年齡單位(如“三歲孩童”)或年景收成(如“豐歲”“歉歲”)。
  2. 候(hòu)
    • 本義為“等待”,如“候車”;
    • 引申為時節、氣候(如“時候”“候鳥”),或問候(如“緻候”)。

文學例證

該詞多見于古典詩文,例如:


用法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古籍注釋來源(如漢典、詩詞集等)。

别人正在浏覽...

奧屯幫人北固山悲聲載道變俗易教並育殡葬步快猜畏剗艾潮候陳鴻壽癡烏龜躭待帝箓豐妍分毫不取焚瘗赙馬搆逆罟客固有淮南小山花枝堅潔奸媚剿捕膠漆交津膩九等人表廄庫積稸坎音口惠誇嘐冷人廉勝連陰天留步六氣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滿飲馬走木雞拑擊嶔巇啟求日力賞契失對十生九死師用首義私忌日貼改枉殁慰吊仙菜鄉行錫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