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過事的意思、過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過事的解釋

(1).過錯;錯事。《荀子·臣道》:“君有過謀過事,将危國家殞社稷之懼也。”《後漢書·桓譚傳》:“輔佐不明,則論失時宜,而舉多過事。” 宋 張庭堅 《惟幾惟康其弼直》:“是以慮無遺策,舉無過事。”

(2).謂事情辦完。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 阮光祿 赴山陵,至都,不往 殷 劉 許,過事便還。”

(3).過分地做某種活動。 清 陳文述 《秦淮感鄭妥娘事》:“ 孔東塘 《桃花扇》樂府過事丑詆,因為正之。” 魯迅 《書信集·緻鄭振铎》:“小品文本無功過,今之被人诟病,實因過事張揚。”

(4).方言。辦婚事。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第九回:“﹝ 地頭蛇 ﹞隨手脫下個金戒指,又掏出三百塊鬼子票,遞給 張老漢 說:‘這是彩禮,一應花消齊由我出。唔,初五過事吧!’” 孫犁 《白洋澱紀事·正月》:“他們明天就過事,我們貧農團叫我代表,向你提出來,這件親事,我們要熱鬧熱鬧。”

(5).過問。《中國民間故事選·撚軍的故事》:“也沒等讓讓,端起酒就喝,見菜就吃,轉眼的工夫,一桌子酒菜沒讓 老僧王 過事,他都幹完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過事”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和文獻來源有所不同,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過錯;錯事
    指錯誤的行為或決策,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荀子·臣道》提到“君有過謀過事”,《後漢書·桓譚傳》也記載“舉多過事”。

  2. 事情辦完
    強調事務的完成狀态。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中記載:“阮光祿赴山陵……過事便還”,即指事情處理完畢後返回。

  3. 過分地做某種活動
    指超出合理限度的行為。魯迅在書信中曾用“過事張揚”批評過度宣傳的現象。


二、方言與擴展含義

  1. 方言:辦婚事
    在部分地區(如山西),“過事”特指操辦婚禮或慶祝活動。例如馬烽西戎的《呂梁英雄傳》中描述“初五過事”即指籌備婚事。

  2. 過問;介入
    少數文獻中表示對某事的關注或參與,如“過事需謹慎”(參考網絡釋義)。


三、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方言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過事的意思

過事是一個詞語,它的意思是處理事務、辦理事情、應對事件等。當有事情發生時,我們需要過事來解決問題、采取行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過事的拆分部首是辶(走)和亻(人),表示一個人在處理事務時需要行動、走動。它的總筆畫數為10。

來源和繁體

過事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用法。其中,“過”字表示行動、跨越,而“事”字表示事務、事件。結合起來,過事表示人們跨越障礙、行動起來處理事務。

在繁體字中,過事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區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過事的字形有所不同。過字在金文中寫作“辶為餘”,意為行進、越過;事字在金文中寫作“忎”,意為事務。

例句

1.他非常積極,總是第一個過事,解決問題。

2.這個項目的成功離不開他過事的能力和經驗。

組詞

過失、過境、過程、過關、過問。

近義詞

處理、辦理、處置、解決。

反義詞

推事、待事、拒事、避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